近年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围绕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用好自然珍宝、文化瑰宝,全面推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生态有颜值、城市有气质、文旅康养有品质、人民群众有福祉”。
弥勒地处亚热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依托这一资源禀赋优势,弥勒市以“七城同创”引领“滇中花园幸福城”建设,聚焦“一城、一河、两湖、三山、三入口、四小镇”等关键节点,深入开展绿化、美化、香化、彩化,建成弥勒湖泉生态园、髯翁森林公园等城市大小公园100余个,城市绿地率达40.28%,人均公园面积 18.4平方米。
全市充分利用环境和产业资源,突出功能特色、融入康养业态、促进景区差异化发展,引进社会资本建成4个省级特色小镇,7个湿地公园、森林公园以及21处特色温泉——东风韵艺术小镇打造国际康养旅游度假区“沐心谷”,推出一站式“全时康养”新模式;太平湖森林小镇以“生态健康度假”为主线,为游客提供更多运动休闲方式;锦屏山风景区致力于为游客提供听、看、修、悟全身心的禅文化体验;湖泉生态园则集水城风光、生态景观于一体,多种康体休闲娱乐项目完备;弥勒市第一医院康养中心列为全国老龄健康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试点机构……
今年1-8月,全市接待国内游客1288.60万人次、同比增长17.60%,国内旅游总花费160亿元、同比增长31%,涉旅企业税收同比净增1200万元,城镇新增就业超6000人,支持成功创业超400人,在购房群体中旅居客户占一半。
弥勒市积极引入悦养养老服务企业,投资建设了首家智慧社区养老驿站,提供以生活服务、健康养生、旅居游学等为核心的一站式康养服务,利用门店多点布局模式就近为老年群体提供10分钟生活圈品质服务。
全市举办系列文旅赛事活动、打造夜间经济新场景、开发中高端康养产品等,促进多元产业深度融合,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打造小河边等一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盘活旅游资源做优民宿。温泉社区充分发挥地热资源丰富优势大力发展温泉旅居康养业快速发展,辖区600余户经营旅居康养行业,每年到梅花温泉片区旅居旅游、休闲康养的川、渝、黔、两湖、两广和东三省旅居游客6万余人次,户均增收10万元以上,吸纳附近村民2000余人就地就近就业。小太平村充分发挥紧邻国家4A级景区的区位和自然生态环境优势,采取“党组织+农户+市场”发展模式,提升改造村庄环境,融合生态、生产、生活,开展以生态康养、亲子研学、城市休闲为主的各类活动,实现产业融合发展,逐步建成宜居、宜业、宜养、宜游的特色村落,已有的17家民宿、10家农家乐带动本地村民实现就地就近就业100余人,今年暑假期间每天客流量达600余人次、民宿经营收入户均8万元,全村全年预计收入将突破400万元。
弥勒市还注重旅居产业服务保障,全力推进就业与产业融合发展,促进经济多元发展。
全市积极开展创业小镇、创业村落打造行动,推行“创业培训+创业担保贷款+创业服务”一体化帮扶,充分发挥创业贷款扶持创业、促进就业、服务产业的效能,全力推进青年创业兴乡三年行动,全面做好返乡创业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农村自主创业农民等10类重点群体申请创业贷款、“云岭创业贷”工作,推行“直补快办”,简化政策性补贴申办流程,助力康养旅居企业、餐饮住宿、文化旅游等行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更成功创业、更充分吸纳就业,助推小河边村为打造省级高原特色农业类“产业+”创业村落、小太平村省级文旅康养类“绿美+”创业村落,发挥创业“蝴蝶效应”,推动养老旅居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全市累计培育旅游行业创业主体3.23万户,带动就地就近就业5万余人。
全市紧紧围绕产业特色打造劳务品牌,大力推广“小河边”特色产业促进就地就近就业模式,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医康养、体学智”旅游经济,打造“弥勒大厨”“弥勒绿康”“弥勒小红帽”3个州级特色劳务品牌,正在申报的弥勒“玫瑰花匠”特色劳务品牌带动创业200余人、带动周边劳动力就业1万余人次。紧扣康养旅居产业发展需求,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和“康养云师傅”培训计划等项目,采用“政策引导+实践导向”模式,推行“企业下单、人社接单、毕业即就业”的“订单式”“定制化”技能培训模式,在酒店、民宿、餐饮聚集的村(社区)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就地就近培训客房服务、家政服务、养老护理等专业人才。全市共开展网络创业、家政服务、养老护理等职业技能培训67个班3902人次,3000余人充实到康养旅居行业,康养旅居行业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为打造弥勒康养旅居品牌提供了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来源:云南网 2024-10-30)
电话:010-88111629 邮箱:zjjjfzyjs@163.com
版权所有:中郡研究所| 制作维护:中郡所•中郡县域经济网(原中国县域经济网)| 京ICP备15065701-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4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