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郡研究所倡导理念

县域经济差异化特色发展,县域全面高质量发展,竞强争优,建设创新活力型更加富裕绿色现代化幸福县域

当前位置: 首页 > 建设幸福县域
幸福常熟:幸福常熟的“大诗意”

幸福常熟的“大诗意” 从一个县域发展样本看城市品格(中)

  无时不创新,重点在全域。

  常熟确定的这个坐标系造就了今天的城市界面——既有大江东去的豪迈壮阔,也有智慧城市的超级运算,如一幅泼墨大写意,处处显格局;既有江河湖海的峥嵘气质,也有梦里水乡的柔情内敛,如一幅精致双面绣,丝丝见匠心。

  “世上湖山,天下常熟”。

  40年,常熟在沧海一瞬中刻画出非凡的时空印记。

  “一城山水,自在生活”。

  40年,常熟人筚路蓝缕一如既往地举重若轻。

  不见琐碎浅薄,更拒绝无知自大。解析常熟的发展定位,就能洞悉中国县域创新发展的超级版图。

  常熟百变,常熟亦不变。

  “城乡发展统筹学”

  人,应当诗意地栖居。

  何为“诗意地栖居”?来看常熟的答案。

  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在现代化的“城市会客厅”喝一杯咖啡。

  沃野千里,阡陌交错,在新修建的“乡村综合体”留一缕乡愁。

  1984年,省政府批准调整后的常熟城市总体规划,常熟积极落实“建设新城区、改造老城区、美化风景区”城建方案。40年来,常熟探索出的“城乡发展统筹学”,在城乡协调进步中,让“城市打拼者”和“乡村守望人”,都可以在常熟找到温暖的归宿。

  村里有“千村美居”。

  从“331”整治行动和“233”专项行动演化而来的“千村美居”工程,是常熟大力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项创新实践。常熟市财政按照每户3万到5万元进行奖补,统筹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住房建设、村庄风貌塑造、农村环境整治、存量土地盘活以及村民自治能力提升等工作。

  走进常福街道小义村人居建设馆,十几组新旧照片诉说着这里的变迁。“小义村归城区域紧邻工业区,家家户户有出租屋,高峰时外来租住人员近5000人,违章搭建达5万多平方米。毫不夸张地说,挤得出殡时的仪仗队都走不出村子。”小义村党委书记殷文元回忆。

  “千村美居”来了!归城挂起“两张图”,一张规划图、一张户型图,通过一次次组团讨论,达成了全村共识,实现了整村翻建,人居环境发展蝶变,获评省特色田园乡村。

  城里有“城市更新”。

  经过40年高速发展,常熟城镇化率已超过70%,城市建设正加速由“外延拓展式”向“存量提升式”转型。常熟平衡好“改善民生的诉求、消除建筑安全隐患的要求,以及激活闲置沉睡资产的需求”三者关系,将城市更新升格为一种系统性、全局性基础工程。

  比如,琴湖。

  十年磨一剑,常熟在2019年终于完成琴湖片区征收项目,铺开了“区域再生”的宏大版图。不同于简单的拆旧建新,常熟将琴湖片区整体看作生命有机体,统筹协调,打造出了一个集高端居住、商业服务、教育医疗、休闲文化于一体的“城市会客厅”,实现区域品质整体升级。

  依托“千村美居”“城市更新”,在对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的科学布局中,常熟打破“城市工业,农村农业”的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形成乡村与城市之间的共鸣共振。

  如今的常熟,农村有新玩法,康博村建起了智能制造产业园,蒋巷村布局智慧能源、智能微电网等应用新场景。城市有了新乡愁,元和村烟雨路西一期完成城中村自主更新,“隐匿”于常熟古城历史街区的唐氏宅园重焕光彩,以“虞见唐宅”之名开门迎客。

  “条条大路通常熟”

  这里有沿海高速、沿江高铁、通城高架。纵横贯通、通江达海,路路通常熟。

  城市发展,交通先行。对任何一个地方来说,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既是一个地方自身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促进与周边板块联动发展的重要条件,对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1993年,常通汽渡码头试渡成功;同年,常熟通港公路港区公路一期工程竣工;次年,通港路快车道全线贯通。

  近年来,抢抓长三角一体化、苏州市域一体化等发展机遇,常熟以快速路建设为突出优势,同步发展高速铁路、高快干线、现代水运,向立体、快速、智慧的现代城市发展要求不断靠拢,努力打造“两个一小时,四个半小时”大交通格局。

  环射衔接,城市发展动能强劲——

  “常熟环射衔接立体交通,顺应民意而来,服务出行而建。”常熟市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局长陈义说。苏常快速路、新世纪快速路建成通车,青墩塘快速路加快推进,常熟高架道路通车里程达70公里,在全国县级市中遥遥领先,“环射衔接”路网体系初步形成。

  完善的快速路体系拉近了常熟各个片区之间的时空距离,在经济产业区、居民集中区、乡镇板块、交通枢纽、城市商圈、风景旅游地等各个重要区块之间架构起顺畅便捷安全的通道。

  内联外通,区域融合一体联动——

  今年“五一”假期,常熟高铁站发送旅客超5.2万人次,到达旅客超4.8万人次,总计突破10万人次。迈入轨道时代的常熟,在这个假期迎来了“高流量”,市民更是直观地感受到铁路带来的便利。

  打开常熟铁路网路图谱,沪苏通铁路开通运行,南沿江城际铁路基本建成,通苏嘉甬铁路加速推进……从“地无寸铁”到成为多条铁路的交会点,常熟全面融入全国铁路网,以阔步前行的姿态迈向“高铁时代”。

  新年伊始,苏州市轨道交通10号线(苏虞张段)工程开工,串联起相城、常熟和张家港,常熟“地铁时代”又将来临;2022年,常熟港完成货物吞吐量6351.9万吨,港口功能不断完善。

  线路触角不断延伸,常熟的“朋友圈”不断扩大,更有效提升了常熟与周边地区的沟通能力,改善了城市投资环境,促进旅游资源进一步开发,也为常熟汽车、新能源、服装纺织、生物医药等产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了更多助力。

  为民服务,运营供给多元融合——

  运“蔬”直通车,解决菜农进城难、进城晚问题,丰富城区居民菜篮子;夜间校园快线,解决学校周边道路特定时段车辆拥堵问题,保障学生出行安全;旅游公交专线,畅通“乡村游”“周边游”公交出行链。

  交通运输是民生大计,便利的交通出行条件是增进民生福祉的最直接体现。常熟铆足干劲,以多维立体交通为高质量发展“加码”,为高质量生活“提速”。

  “‘两山’理念辩证法”

  开窗即景,推门有画,抬头看蔚蓝,俯身见新绿。以人为本打造清新美景,是常熟一直以来的追求。

  城市美在山水之间。

  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以铁黄沙半岛为核心的沿江生态经济圈,以虞山、尚湖为主的生态核心圈,以昆承湖、沙家浜、南湖为主的生态涵养圈,三大生态圈环环相扣;望虞河、海洋泾、常浒河,三条绿色廊道纵横交错。“三横三纵”市域大生态格局,构建起常熟永续发展的“绿心”。

  城市美在方寸之地。

  在常福街道白龙江沿线有一条灵动的“鱼”,鱼头是沉淀池,鱼鳍是生态过滤池,鱼身是植物净化池,鱼腹是观赏池,鱼尾是戏水池。一鱼多吃,生态惠民,昔日被闲置的荒地通过整治建设,变身为生态保护湿地,也成为了开放式城市景观。越来越多的小微空间,见缝插针地出现在市民身边,成为举步即至的“家门口的公园”。

  大江东去气势恢宏,小桥流水温婉蕴藉。得其所宜,各有其妙。对生活在这里的常熟人来说,都有品得出的诗意,都是享得到的生活。

  种绿容易守绿难。

  以城东水质净化厂为节点,常熟实现污水处理系统连通化;在全国率先试点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治理PPP项目,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99.5%;实现各类垃圾全量处理,被住建部评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

  一城山水,自在生活。深刻道出了人与山水、文化最深度的共鸣。人以城为“家”,城以人为“本”。生态常熟不仅让发展更有温度,也让幸福更具质感。

  常熟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融入城市肌理,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更重要的是,常熟的生态之美,始终坚持产业升级方向与生态文明导向并行不悖,努力实现产业绿色化和绿色产业化的辩证统一。

  于是,常熟在以“354”产业格局为主攻方向的同时,大力发展信息技术、生命健康等绿色新兴产业;在开辟声学、数字经济新赛道的同时,深入推进数字化改造,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2022年,《常熟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研究报告》通过专家评审,成为苏州范围首份生态价值“成绩单”。GEP指生态系统为人类福祉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的各种最终物质产品与服务价值的总和。经测算,2020年常熟市GEP总值为1722.75亿元,GDP总值为2365.43亿元,GEP转化率为72.8%。

  全域创新。全域保护。“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实现顺利转换,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叠加交融。“绿”与“富”共赢,一个大写的“福”字,在常熟落地生根。

(来源:苏州日报 2023-06-14)


中郡研究所始创于1998年,是一家专门从事全国县域经济研究咨询和服务的单位,被称为“中国县域经济第一所”。积极开创和推动全国县域经济发展。

微信公众号

电话:010-88111629 邮箱:zjjjfzyjs@163.com

版权所有:中郡研究所| 制作维护:中郡所•中郡县域经济网(原中国县域经济网)| 京ICP备15065701-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4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