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期间,来到长沙县和长沙经开区,深入山河智能视察,指点山河,勉励湖南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
殷殷嘱托,字字千钧,激荡起星沙人乘势而上、勇往直前的奋进激情。三年多来,长沙县、长沙经开区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聚焦制造业,创新实干,开放共赢,提质增效,勇攀高峰,凝心聚力打造“三个高地”,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
数据是发展最生动的注脚。2021-2023年间,长沙经开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达10.3%。
产业兴,则实体兴;园区强,则县区强。在园区产业的强势驱动下,长沙县2021-2023年间,规模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长超6%。
理性眼光审视下:长沙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稳居百强县第5位,跻身全国制造业百强县市前五,高位攀升的背后是星沙人成倍的付出;感性视角观察时:“企业家接待日”“产业链供需集市”“免申即享”“惠企政策大礼包”“涉企服务新十条”等发展故事、利好措施不胜枚举、俯拾即是。
点点星火,汇聚成炬。回望三年多的时间,星沙人始终牢记嘱托,以守正创新的实践,以二次创业的勇气,不断抢抓发展先机,抢占发展赛道,着力培育发展新动能,谱写出一个个精彩的奋斗篇章。
力量之都 打造先进制造产业高地
发展产业犹如弈棋,既要谋子,也要谋势。
面对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历史考题,星沙人成竹在胸。
近期,长沙县、长沙经开区密集召开一系列推进会,争当打造高地的排头兵,突出重点产业链,围绕“3+5+8”产业链发力,即3个优势产业和8个新兴产业分设11个产业链工作专班,5个未来产业融合推进。
毫无疑问,这16条产业链将是县区打造“三个高地”、加快“两区”高质量发展的全新课题。
工程机械产业是长沙首个规模突破千亿级的产业,作为长沙工程机械产业的核心聚集区,三年多来,长沙经开区的三一集团、山河智能、铁建重工连续三年入选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形成4家工程机械上市企业齐聚园区的世界级产业现象。
三一重工,作为园区企业当之无愧的领头羊,其“18号工厂”是长沙工程机械产业的典范。该厂房涵盖九大智造工艺,多项关键数据稳居行业首位。
置身18号工厂,就能充分感受到智能化所赋予生产方式变革的魅力:车间里没有杂乱的设备,也难觅人头攒动的景象,取而代之的是机器人和自动导引运输车有条不紊地工作。作为国内工程机械行业首个全数字化工厂、亚洲最大的智能化制造车间,三一18号工厂的工人从1300名下降到400名,月产量从300台上升到800台,并可实现69种产品的混装柔性生产。
2022年6月,长沙工程机械产业集群项目顺利通过工信部验收,这是自2019年启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作以来,全国范围内委托第三方机构组织验收的首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优胜者项目,标志着长沙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正式进入工信部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池。
全球最长臂架泵车、全球最大竖井掘进机、全球最大直径盾构机、全球最大旋挖钻机……三年多来,诸多星沙制造刷新全球纪录,问鼎国内市场,抢滩海外市场,靠的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的高端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工程机械行业进入发展弱周期,但星沙各工程机械企业已然达成共识:要确保工程机械的可靠性,需要深入到各级供应方;要运用评估机制,建立风险控制模型;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通过创新来补短板,让供应链更强壮,打造精益供应链。
“工程机械发展进入‘深水区’,产业巨头由单打独斗走向协同创新,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进一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长沙市工程机械行业协会秘书长袁振表示。
相较工程机械产业,汽车产业的破冰稍晚一些,但它的加入,打破了工程机械“一业独大”的局面,为长沙县、长沙经开区产业经济的腾飞提供了更多选择。
尤其是三年多来,长沙县、长沙经开区汽车产业的跨越式发展,让湖南汽车产业从有到强,从传统燃油迈向新能源,汽车大省不再是触不可及的梦。
2021年10月,上汽大众长沙工厂因势而动,顺势而为迈出转型升级的第一步:新建锂电池车间,规划生产年产能15万套新能源电池。2023年,随着新能源汽车势头进一步崛起,企业再次作出调整——规划上汽大众新能源汽车项目,该项目也是上汽大众长沙工厂规划的首个新能源汽车项目。
“项目计划投资约80亿元,逐步投产MEB平台新能源车型,竣工达产后预计年产新能源车10万辆。”上汽大众长沙工厂有关负责人介绍,MEB是大众的汽车生产平台,它将被用来支撑大众汽车及其属下品牌的未来。
“广汽埃安长沙分公司是埃安继2022年2月一厂产能扩建及2022年10月二厂竣工投产后的第三次产能升级。”广汽埃安相关负责人介绍,广汽埃安长沙分公司项目首期将建成全年20万辆标准产能的新能源汽车工厂,计划于6月投产,为后续产能进一步提升预留空间。
“工厂将以自动化为基础,搭建智能生产线架构,建设成数据互联和数据决策的数字化智能工厂,实现深度互动式定制与高效生产的最佳结合,打造更具指标意义的工业4.0标杆产线。”该负责人表示,广汽埃安长沙分公司建设项目可带动湖南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本地新能源产业赋能聚力的重要力量。
在主机企业带动、产业政策配套、区县供需对接等良好条件下,属地供应链体系逐渐完善,以索恩格电动系统、湘电试研、大陆汽车电子、博世汽车部件热管理系统和集成式电驱动系统、赢旺新能源部件、延锋智能座椅等为代表,新能源生态圈、智能网联、自动驾驶和新型电池等领域走上舞台,崭露头角,产业生态进一步优化。
传统产业加速壮大,新兴产业亦在迅速崛起。
以新一代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为特色的电子信息产业、以区块链为核心的数字经济产业、生物技术及生命健康产业展现出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生命力,吸引不少海内外企业落户星沙。
医疗器械产业是长沙经开区近三年重磅打造的“明星产业”,通过出政策、给资金、优环境,园区走出去,企业引进来,实现了从一片荒芜到满园春色。
截至目前,长沙经开区拥有商事主体近2万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67家,连续四年获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五星评价,稳居工信部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前30强,“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品牌影响力持续放大。
科创之域 激活制造企业创新动能
2020年9月17日下午,伴随着绵绵秋雨,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长沙经开区的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考察。
“今天天气虽冷,但我心里是热乎的,你们的创新精神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制造业也一定要抓在我们自己手里。”……总书记的嘱托,时隔三年多仍言犹在耳。
累计申请专利800余件,同比增长超140%;累计申请发明专利250余件,同比增长超120%;助推近百款新品成功下线,其中多为全球之最或行业首创的产品……三年多来,山河智能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持自主创新,积极推动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转型,不断激活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山河智能仅是长沙县、长沙经开区创新发展、提质升级,不断提升科创实力的一个缩影。
早在2021年,长沙经开区创造性探索智能制造项目“揭榜挂帅”机制,给予揭榜单位最高800万元支持,通过率先实施智能制造“揭榜挂帅”吹响制造业技术融合创新的号角。
在星沙,数智化转型已不再是“选择题”,对于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而言,是“必答题”,甚至是“抢答题”。
作为湖南首家世界级灯塔工厂,博世汽车部件(长沙)有限公司是园区较早着手打造工业4.0生产线的企业。该产线并非简单的“机器换人”。“我们让原本的机器信息孤岛实现互联互通。”博世汽车有关负责人介绍,公司的机器人互联率逾80%,60多条产线实现了互联。
生产效率提高30%,7.5秒便可生产一个ABS电机,操作人员减少80%,36道工序、39个工位只需2个人操作,质量损失减少30%,换型时间减少了30%……一项项亮眼数据、一个个惊人的改变成为博世汽车不断变强的坚实后盾。
三年多来,以企业为主力的“科创森林”日渐枝繁叶茂:铁建重工上榜中国工业大奖,山河智能上榜表彰奖,蓝思科技上榜提名奖。三一集团、山河智能、铁建重工等企业承担数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铁建重工、远大空调、开元仪器获湖南省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大赛“十大科技创新企业”,铁建重工“隧道钻爆法智能成套装备研制”、国网防灾减灾中心“输电线路大通流防雷防冰绝缘子”两项技术获湖南省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大赛“十大科技创新技术”……
截至目前,长沙经开区已聚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60余家,各类企业研发创新平台300余个,规工研发投入强度达4.1%,位居全国国家级经开区前列,并打造了100余个模块化、标准化、可复制、易推广的优秀场景,智能化转型试点企业产值贡献占全区规模以上企业的比重已超过85%。
在政府和企业的通力合作下,全省首个“5G+工业互联网”先导区招牌落户长沙经开区。铁建重工、三一集团、博世长沙、山河智能、延锋汽车、湘江电缆等企业率先开展智能化信息化技术改造,成功打造一批“5G+工业互联网”标杆应用场景。
科创水平的提升离不开人才的支持,据统计,长沙经开区累计2700余人次入选国家和省市人才计划,骨干人才3200余人,ABCD类高层次人才数量占全市约四分之一,同时,还引进了中国信通院中南研究院、上海技术交易所中南中心等高能级平台,赋能园区科创实力稳健攀升。
助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除了长沙经开区的踔厉奋发,长沙县亦不遑多让,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六大攻坚行动”,打出了一系列支持创新攻关的“组合拳”:
——政策频出释放“乘数效应”。先后出台《长沙县人民政府关于振兴长沙县工业实体经济的实施意见》《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基地的实施办法》《长沙县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长沙县创新创业专项支持实施办法》《长沙县长沙经开区关于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政策,形成覆盖企业创新、平台建设、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等创新全链条的政策“雨林”,赋能发展。
——服务下沉精准纾难解困。长沙县优化科技金融服务,举办“科技金融赋能·共促企业发展”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政策宣讲会暨银企对接活动等多场银企对接活动,加快推动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工作。长沙经开区把招商活动放在铁建重工车间,承办长沙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应用场景对接会,面向国内外发布优势产品清单和设备更新服务商清单,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
——抓牢创新“根本”壮大人才池。作为全省、全市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改革开放的主阵地、主战场,长沙县、长沙经开区始终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实施产业领军人才引领、紧缺急需和骨干人才倍增、优秀青年人才储备、优秀工程师和技能工匠人才铸造四大人才工程,凝聚起人才工作的强大合力。
开放之区 拥抱全球高端制造资源
2020年9月,湖南自贸试验区正式获批,其中长沙片区90%的面积在长沙县,自贸区、临空区、综保区、经开区、会展区“五区叠加”,长沙经开区区块有47.17平方公里,占湖南自贸试验区面积的40%、长沙片区面积的60%,成为长沙片区核心区块,开启“两区”叠加的新时代。
如何建设自贸“新高地”?自贸区长沙县区块提笔作答:积极发挥制度创新引擎作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位于自贸临空区的长沙国际邮件互换局的成功转型,通过整合资源、发挥优势,推进“邮快跨集约发展+跨境一锁新通道”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大幅提升了通关效率,日处理能力提升6倍,香港往来长沙运输节省5小时以上,先后两次受到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推介,其中“邮快跨”模式获评全国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
值得关注的是,成立三年多以来,长沙县区块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对接“一带一路”建设,汇集全球高端制造资源,孕育出一大批行业领军企业。
作为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核心区块,长沙经开区区块聚焦“打造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战略定位,担当“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使命,坚持制度赋能、政策授权、服务国际化,创新实干、砥砺奋进,建设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为产业高端化、两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园区首创的“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市场化升级”新模式,被国务院纳入了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成为湖南自贸试验区获批以来首个由国务院发文全国复制推广的改革试点经验。
设立自贸试验区,工程机械产业无疑是获利行业之一。自贸试验区成立的三年多时间,恰逢国内工程机械行业进入弱周期,园区的工程机械“巨头”们借机将目光瞄准海外市场,寻求“弯道超车”的机会。
今年,山河智能喜迎“开门红”,与其在海外市场的亮眼表现有关,其在越南实现了30多台大型专供设备销售,非洲某国凿岩设备销售突破1亿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订单除了山河智能传统的优势产品,更多的是凿岩设备、桩工设备等。
“2023年山河智能的海外市场再创新高,营收同比增长30%,超过行业平均增速。目前,海外营收占集团的营收比已经突破了50%。”山河智能国际营销副总经理李莎表示,2024年,山河智能将继续完善海外体系,强化海外服务和配件的保障中心建设,扩大海外营收和海外规模,实现提质发展,高效发展。
除了新品出口,长沙片区更另辟蹊径,推出“融资租赁+出口”模式,以湖南星城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和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成功推动工程机械设备通过融资租赁形式走向RCEP成员国市场,开辟了外贸出口的新路径。
工程机械再制造的出口亦不遑多让。近年来,湖南深入推进工程机械再制造设备出口标准化模式改革,进一步打通出口渠道,长沙经开区各行业企业协同发力,畅通工程机械再制造上、中、下游产业链,帮助工程机械行业有效应对周期性风险。
从星沙走向全球,除了过硬的产品,还需质优的营商环境相匹配。在星沙,营商环境“优无止境”,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
“扫‘园区码’后,线上上传材料,仅用半小时就完成了受理和核准,现在的帮代办,真的是方便又贴心!”日前,长沙海翼供应链有限公司通过扫码申请链上“云帮办”,体验了长沙自贸临空区外贸企业无感入驻模式,委托代理人雷鸣收到业务事项办理进度、办理结果等实时提醒时,对这种新的服务方式赞不绝口。据了解,通过链上“云帮办”,外贸企业可以5日内实现在园区入驻。
这只是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近年间,长沙县、长沙经开区接连以“营商环境提升”行动为抓手,深入推进《长沙县营商环境4.0版实施方案》70项改革举措落地落实,持续擦亮“在星沙 都最好”营商环境品牌,以一流营商环境助推县区高质量发展。
2022年,长沙经开区喊出了新的口号:“三十而立再出发,二次创业攀新高”。
如何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让老牌的工业园区提质增效、焕发新机?长沙经开区将目光聚焦在“提升亩均效益”上,并出台一系列政策,通过实施亩均效益综合评价盘活存量、推动智改数转提升质量、紧盯个十百千做大总量、聚焦培优扶新扩大增量和探索标准化建设激活变量五个方向发力,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
两年间,优质企业加速集结、小微园区茁壮成长、高附加值产业蓬勃发展……截至2023年底,7个特色产业园项目实现准入。连续两年低效用地总体处置率达到76.59%。
今年4月,长沙经开区再度发布“深化亩均效益改革三年攻坚行动方案”,提出到2026年,园区亩均营业收入、亩均税收等主要经济指标提高30%以上。可以预见,园区发展质效将再上新台阶。
今年3月18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这是今年全国两会后总书记首次地方考察。“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总书记的寄语内涵丰富,布局深远。
来不及沉浸在上一张精彩答卷中,三十“而立”再出发的长沙经开区背上行囊奋楫笃行,包里装的是以创新驱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打造更多世界级产业的千钧重任;背上扛的是为区域经济发展烙印下坚实“星沙印记”的荣光使命。(来源:长沙晚报掌上长沙 2024-05-20)
电话:010-88111629 邮箱:zjjjfzyjs@163.com
版权所有:中郡研究所| 制作维护:中郡所•中郡县域经济网(原中国县域经济网)| 京ICP备15065701-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4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