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郡研究所倡导理念

县域经济差异化特色发展,县域全面高质量发展,竞强争优,建设创新活力型更加富裕绿色现代化幸福县域

当前位置: 首页 >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盘州市:经济社会稳步发展 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和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一年。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六稳”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奋力拼搏、真抓实干,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2019年,盘州市顺利通过第三方评估、实现脱贫“摘帽”的多年夙愿,贫困人口全部“清零”。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3%。成功举办第四届妥乐论坛,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升,成为全省对外交流和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招商引资增比进位综合排名连续9年全省第一,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成功获批“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首批国家乡村治理试点、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等,经济社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为同步全面小康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二、三产分别增长5.8%、12%和9.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10.8%,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82%、13.13%。
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紧扣社会发展主要矛盾的变化,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多年少见的严峻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各项工作实现新突破。
  一、全面巩固脱贫成效,脱贫攻坚取得根本性胜利
  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统筹推进,认真落实“四个不摘”的要求,围绕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深入开展“两摸底一核查”,狠抓新一轮“五个专项治理”,剩余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3个深度贫困村出列。全面完成8183户29490人易地扶贫搬迁入住,提前完成“十三五”期间任务,大力推进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加快和谐社区、活力社区创建;全面解决农村危房改造、老旧房透风漏雨和人畜混居整治任务,基本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辍学学生动态清零,医疗保障全面覆盖,因病因灾致贫返贫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深入实施农村产业革命,调减低效作物种植面积26.13万亩,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等短平快产业稳中有升,建成小康菜园7.04万户;刺梨、软籽石榴等特色主导产业可采收面积达60万亩;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25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45%,畜牧业增加值占一产比重达20.3%。保田薏仁米、盘州小米荣获国家地标产品。盘州市刺梨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创建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与大连金普新区交流更加密切,产业合作、劳务协作、结对帮扶等成效明显。鞍钢集团定点帮扶工作持续推进。
  二、传统和新兴产业两手抓,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坚持把稳定工业经济作为稳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坚持优化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两手抓,全年完成工业投资263亿元、增长8.14%,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2.45%、利润总额增长21.65%。优先支持扩产能、增产量、见效快、效益优的煤矿企业和动力煤矿建设,实现联合试运转煤矿15家、完成26个煤矿辅助系统智能化升级改造,煤炭产能机械化开采率、辅助系统智能化覆盖率分别达95.6%和94.55%,提高了7.1和52.73个百分点。原煤、精煤、焦炭产量稳步增长,分别达4100万吨、1700万吨、253万吨。生产水泥215.9万吨,发电216.6亿度,瓦斯利用率达50%,“气化”人口突破12万人。盘江精煤“火烧铺矿综合自动化项目”入选全国“企业上云”典型案例。3个经济开发区(产业园区)新增入园企业38家,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取得新进展,罗宾森新能源、誉创机械、玄武岩新材料、龙鼎工贸二期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红果经济开发区保税仓加快推进。紧抓成功创建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契机,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30.81%、35.32%。舍烹村成为六盘水市唯一上榜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的村落,岩博村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金融、物流、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企业15家。涌现了西南运通公路物流、新侨物流等一批优质物流企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完成收入3.8亿元、增长20.6%,网络零售额突破亿元大关、增长85.18%,全省首个村级5G基站落户岩博村。
  三、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举一反三抓好中央、省委环保督查“回头看”、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反馈问题整改。持续推进污染防治“五场战役”,深入开展“六个一律”和“守护多彩贵州•严打环境犯罪”专项行动,严惩各类环境违法犯罪,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达97.2%,地表水国省控断面达标率、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乡镇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深入实施国土绿化行动和森林扩面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完成营造林23万亩、石漠化治理3.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0.84%,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娘娘山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国家验收。全面完成26个乡(镇、街道)、462个行政村、3322个自然寨、350309户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完成村级公共卫生厕所160个、户用卫生厕所1.55万个,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行政村覆盖率达88%。
  四、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城市集聚发展进程加快
  中心城区重要节点性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区域性节点城市加快形成。纵一纵三路跨高速桥、竹海路跨铁路桥、西环、北环、亦资孔至火铺连接线、南湖大道西段、红沙路、复兴湖等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基本建成投用,一批城市供气、停车、排污项目加快实施,碧桂园、恒大、港龙等康养地产项目快速推进,市中心城区实现天然气管道全覆盖。丹霞、保田、大山等特色小城镇“8+X”项目有序推进,城市发展承载能力、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2.96%,较2018年提高3.45个百分点。玉普、普盘高速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评审,普盘高速公路纳入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官山机场项目获得国务院、中央军委立项批复并顺利通过国家民航局可研报告行业审查,英武水库可研报告已进入水利部技术审查程序。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建设项目113个,总投资5.3亿元,同比增长273%。
  五、严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严格落实债务“七严禁”“八个一批”和14条化债措施,通过有序组织土地出让、发行债券、协商展期等措施,多渠道化解隐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全年发行再融资债券10.88亿元,新增一般债券1亿元,用于水利、农村综合环境整治等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项目。在结构性减收、融资环境趋紧、上级转移支付下降等多重压力下,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2.22亿元,实现了“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保重点支出”的目标,充分利用减税降费的政策环境有效解决了多年遗留的财政收入质量不高的问题。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集中整治行动,实现事故发生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27.27%、60%。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大力推进“平安盘州”建设,信访维稳形势持续好转,社会大局平安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分别提升到99.09%和97.07%。
  六、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新增减税7.4亿元、降费0.37亿元,为实体经济企业降低成本5.57亿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互联网+”,行政许可事项平均压缩办理时限64.14%,一网通办率90.86%,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不动产一般登记、抵押登记实现5个工作日内办结,通过省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重点推进县评估验收。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取得积极成效,新增民营经济市场主体1.6万户,占全市新设立市场主体总量的99.87%。深入开展产业大招商行动,引进广东能源集团、海南合隆、韩伟集团、新希望集团等一批优强企业,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212.6亿元,新增投产项目130个。2019年度产业大招商综合测评和营商环境考核评估排在全省第一位,实现了“双丰收”。
  七、深入贯彻“民本”思想,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坚持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新增城镇就业2.74万人。扎实推进“十件民生实事”,完成投资15.32亿元。十四中、盘西幼儿园、红沙幼儿园等一批教育基础设施项目顺利完工,六小二期、八小、九小、十幼工程项目加快推进,中心城区新增幼儿园学位990个、小学学位385个,全面消除“超大班额”现象,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4.4%。市人民医院二期住院楼建成投用,市中医院门诊楼、住院楼顺利完工,每千人拥有床位数达6.35张,市乡村医疗网络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市域内就诊率达90.16%。新增开通“广电云”户户用16828户,农村综合文化活动室、体育工程实现全覆盖,顺利通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中期评估。全省双拥模范城市创建取得新突破,首次获批全省双拥模范城(县),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实现全覆盖。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国防动员、人民武装、地方志、档案、人防、气象、邮政、通信、金融保险等工作不断进步,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红十字会等事业健康发展。同时,积极支持总工会、共青团、工商联、文联、科协等开展工作。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各方面制约因素不断增多的严峻形势,全市上下齐心协力、迎难而上、积极进取,牢牢守住了脱贫攻坚的底线、守住了发展和生态的底线、守住了安全生产的底线、守住了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的底线,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共贵州省盘州市委  盘州市人民政府)

中郡研究所始创于1998年,是一家专门从事全国县域经济研究咨询和服务的单位,被称为“中国县域经济第一所”。积极开创和推动全国县域经济发展。

微信公众号

电话:010-88111629 邮箱:zjjjfzyjs@163.com

版权所有:中郡研究所| 制作维护:中郡所•中郡县域经济网(原中国县域经济网)| 京ICP备15065701-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4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