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郡研究所倡导理念

县域经济差异化特色发展,县域全面高质量发展,竞强争优,建设创新活力型更加富裕绿色现代化幸福县域

当前位置: 首页 > 县域经济快讯
广东:山区县域经济增幅超珠三角

    今年,广东县域经济成绩骄人:据权威部门统计,1—11月,全省50个山区县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6.8%,分别比全省和珠江三角洲地区高出4.3和4.5个百分点,增幅超过珠三角。东西两翼也表现不俗,1-11月东翼及西翼工业总产值增长分别是18.2%和20.4%,接近珠三角的22.3%。同时,珠三角也保持了应有的增幅。 
    广东总体经济实力在全国首屈一指,而县域经济却一直薄弱,不仅与城市经济差距大,且大大落后于江、浙等省。省委、省政府紧紧把握产业梯度转移的发展规律,大力推进珠三角产业向山区和两翼欠发达地区转移,促进我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去年来,山区及东西两翼全面出现招商引资、加快工业化步伐的态势。调查显示,凡是工业增长快、财政增长幅度大的地方都是招商引资搞得好的地方。作为县域财政收入主要部分的共享“四税”呈现梯级递进增长势头,起步晚的贫困县增幅尤大。1—10月,全省县域的共享“四税”平均增长21.98%,山区县增长26.75%,扶贫开发重点县增长35.48%。 
    省里今年出台了被誉为“强县新政”的激励型财政政策,鼓励各县市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大力发展有利于培植财源的项目,加速发展。这种政策设计不仅有利于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和壮大,实现财政经济的良性循环,长远来看更有利于激发县域经济的后发优势,解决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这项激励型财政政策极大地调动起地方积极性,当年出台,当年见效。山区及东西两翼各出奇招,拉开了一场你追我赶的经济增长大竞赛,促进了经济全面快速增长,有效地推进了全省城镇化进程。 
    山区:增速冠全省 
    今年1—11月,山区县工业总产值增速达26.8%,超出全省和珠三角平均水平,这块“最短板”增速成为全省之最!其中,梅州工业总产值增长30.3%、河源增长41.2%、清远增长62.7%,增幅之高令人惊叹。时近岁末,又传来河源提前50天超额完成全年税收收入任务、梅州地税收入突破10亿元大关等好消息。 
    工业高增长、财政收入增加的直接原因是山区招商引资势头迅猛,一些地方还出现了招商引资“井喷”态势。如清远市从2002年至今年9月,全市共引进项目836个,实际投资累计200.9亿元,几乎平均一天引进一个项目。计划投资总额达905.1亿元,平均每个项目计划投资1. 08亿元,其中最大的项目计划投资16.5亿元。已引进的项目涉及建材、服装、电子、医药、旅游等行业,其中以资源型加工业为主导,如英德引进的年产水泥2000万吨以上的海螺和台泥集团、连州引进的年加工能力50万吨的硅灰石加工企业等。 
    东西两翼:融入沿海经济带 
    占全省总人口42%的东西两翼地区今年也历史性驶入经济发展快车道。数字显示,东翼工业总产值增速达18.2%,西翼达20.4%,接近珠三角的22.3%。 
    拉动力首先来自东西两翼临港经济和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10月19日,引人注目的“中海油”大型石化项目LNG中转站落户东翼的汕头,一期投资达45亿元。10月统计数字显示,汕头海关的当天报关单放行率连续三个季度位居全省第一,各类企业纷纷重回汕头口岸报关。西翼的茂名则有望建成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最大的重化工业基地。现在,“茂石化炼油厂—茂石化乙烯和石化工业区—博贺临港工业区”“三区一线”相连互动的发展大格局已初见端倪。 
    国家今年新批准广东的12项重大项目建设的序幕正全面拉开,其中不少都临海而设,布局在东西两翼。全国最大的核电项目落户阳江,茂名80万吨乙烯扩建项目开始启动,湛江70万吨木浆、湛江港25万吨级航道总投资达104亿元,潮州三百门电厂一期工程总投资达55亿元。东西两翼正融入广东沿海经济带,这条经济带正从广州、深圳、珠海伸向湛江、茂名、阳江以及惠州、汕头等地。 
    珠三角:领跑产业高级化 
    数字显示:1—11月,珠三角工业总产值继续保持22.3%的高增长。珠三角步伐未停,产业结构迈向高级化的主线越来越清晰。 
    11月初,广州丰田汽车公司在广州挂牌成立。日系汽车本田、日产、丰田三大公司均落户广州,五大汽车项目全部启动,广州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制造基地。这是珠三角今天产业结构高级化、重工化的一个缩影。 
当前,珠三角经济增长内在动力明显增强。珠江东岸的深圳、东莞、惠州等地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区,年产值近4000亿元;在珠江西岸形成涵盖佛山、中山、江门、珠海、广州等地,经济规模达1000多亿元的电器机械产业集群,使我省的电子信息产业和电器机械制造业迅速崛起,成为广东的第一、二大产业,同时名列全国首位,并带动了我省产业优化升级。 
    市场之“手”助推 政府之“手”加力 
    区域经济呈现梯度“接龙” 
    今年山区及东西两翼县域经济“短板”加长,令人聆听到了广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和美之声。探求个中缘由,是在市场之“手”的内在推动力与政府之“手”的外在拉动力的双重作用下,广东区域发展呈现了梯度“接龙”之势。 
    产业梯度转移势头明显 
长时期封闭的山区现在已经打开山门,八面来风。分析表明珠三角地区已成为山区和东西两翼利用外来投资的主要来源地。今年1—10月,韶关吸引珠三角产业转移项目和珠三角客商新投资项目336个,占该市利用外来民资项目的62.1%;外商及港澳台资金也流入不少。据统计,目前3000多家规模以上山区工业企业中有700多家是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与此同时,珠三角继续成为全球投资热土,外商投资热情不减,到今年为止,世界500强公司中有400多家落户珠三角。 
    当前,资本流向从发达国家经港澳台到珠三角,再到粤北山区、东西两翼,产业梯度转移之势已是豁然在目。这个资金流向的出现实际上是广东产业机构调整、优化、升级以及产业转移的结果。在经济发展到达工业化中期,会出现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即在国内外市场压力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下,发达地区会向重工业、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业升级,原有的传统、轻型、劳动密集型工业会向外转移到更具比较优势的欠发达地区。(中国贸促会广东省分会信息部 2004-12-16 陈晓涓) 

中郡研究所始创于1998年,是一家专门从事全国县域经济研究咨询和服务的单位,被称为“中国县域经济第一所”。积极开创和推动全国县域经济发展。

微信公众号

电话:010-88111629 邮箱:zjjjfzyjs@163.com

版权所有:中郡研究所| 制作维护:中郡所•中郡县域经济网(原中国县域经济网)| 京ICP备15065701-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4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