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郡研究所倡导理念

县域经济差异化特色发展,县域全面高质量发展,竞强争优,建设创新活力型更加富裕绿色现代化幸福县域

当前位置: 首页 > 县域经济快讯
湖南省县域经济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郡县治,天下安;县域富,国家强。

  双峰县的小农机、新化县的文印、临湘市的浮标……湖南县域经济产业集群规模初显。湖南86个县市,县域面积占全省的九成,常住人口占全省的七成,经济总量占全省的五成以上。

  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围绕这一话题,出席省两会的代表委员展开热议。

  省人大代表刘新华:

  做好“支撑力”“爆发力”“保障力”三大文章

  被誉为“千年瓷都”的醴陵,陶瓷产业基础雄厚。近年来,醴陵做大做强陶瓷产业,县域经济阔步迈向“千亿时代”。

  “发展县域经济,首先要立足实际,找准自身优势,坚持错位发展,在自身最擅长的赛道上久久为功,才能实现追赶跨越。”省人大代表,醴陵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新华说。

  打造立县之业,提升县域经济支撑力,是近年来醴陵稳步发展的关键。

  当地加快产业集聚,积极创建以陶瓷为主要特色的国家级经开区,统筹发挥花炮、玻璃、服装等产业优势,着力构建“一个千亿、两个百亿、若干十亿”产业体系。同时,深度推进“陶瓷+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努力打造长株潭都市圈、湘赣边乡村生态旅游首选地。

  曾有人说,县域经济发展之难,恰好在于“县域”。刘新华认为,“不囿于一隅,不执于一端”,才能闯出新路子。

  “拼县域经济,一定要超前谋划,动作要快、步伐要稳,招商是关键。”刘新华说。

  他介绍,近年来,醴陵除了立足立县之业外,还不断加大新兴项目招引力度,大力推动新能源、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积蓄县域经济爆发力。

  扎根县域多年,他深知,许多人才“想留留不下”“想回回不去”“想带带不动”。

  “近年来,我们重点解决好人、财、地的问题,抓手则是打造以降本增效为核心的营商环境。”刘新华介绍,当地出台人才30条措施,吸引人才“入醴、来醴、回醴、留醴”;深化政银企合作,加大金融扶持力度;有效盘活国有资产和低效闲置用地,持续强化县域经济保障力。

  “抓特色、补短板、引人才、强保障、优环境,把这些逐一落到实处,县域经济发展一定能迎来更美好的明天。”刘新华说。

  省人大代表李国军:

  邵东瞄准千亿方阵,谋划全国百强进位

  “在‘十五五’初,邵东力争GDP跻身千亿方阵,挺进全国县域经济80强。”1月27日,省人大代表,邵东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国军向记者描绘邵东的宏伟目标。

  邵东,我省县域经济一块活跃的“版图”。打火机、小五金、箱包……看起来不起眼的“小生意”,在邵东都能做成大产业。近年来,在传统优势产业基础上,邵东不断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谋划布局未来产业,跑出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邵东速度”。

  李国军介绍,2023年邵东GDP达763亿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8%,达到224.6亿元,先进制造业占全部制造业比重达50.8%,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动能。

  “朝着千亿俱乐部进军,邵东底气十足。”李国军对此信心满满。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李国军表示,邵东找准发展路径,瞄准量质齐升,到2025年,将把皮具箱包、五金打造成过500亿元的产业,将打火机、中医药打造成过200亿元的产业,将服装鞋业打造成过100亿元的产业,同时,推动5个过50亿元的新兴产业,让邵东呈现出“百业并进、竞相奔腾”的图景。

  县域经济是省域经济“战略底板”。李国军建议,加快构建县域民营经济发展支持保护体系,加强政策统筹,促进财政、就业、产业、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开拓奋进空间。

  同时,李国军也希望为邵东发展注入强劲活力,助推邵东主导产业链式发展,支持建设箱包原材料产业园,补齐县域商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推动供应链、物流配送、商品和服务下沉以及农产品上行。支持建设高等职业学院,增加产业技术研发资金和“智赋万企”行动经费保障,满足邵东对高技能人才、科技引领的需求。

  省政协委员刘顺国:

  做好四个统筹结合,推动县域经济更好发展

  “县域经济作为湖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是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新湖南的有力支撑和重要载体。”1月27日,省政协委员、省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刘顺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县县通高速、村村通硬化路、村村通5G网络……近年来,湖南县域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整体实力、县域产业、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

  下一步,湖南县域经济如何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刘顺国认为,可以在四个方面做好统筹结合。

  做好全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区域布局体系与县域经济发展的统筹结合。刘顺国说,从最开始的规划制定,到产业和项目的布局,各环节都应该与县域经济的发展形成有效对接。

  做好县域资源禀赋、现有基础与现代产业转型升级的统筹结合。湖南每个县市的区位、资源、人文、旅游优势都不一样,现有发展基础更是千差万别。县域经济应该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在非均衡发展中实现发展均衡。

  做好一、二、三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的统筹结合。要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富民产业集群,并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发展县域经济可以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经济支撑,乡村振兴则可以在生态、文化、组织等方面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做好经济发展提质增效与居民就业增收的统筹结合。近年来,外出农民工就地就近流向县域的特征明显,在外人员回归本地意愿日趋强烈。目前,湖南部分县市工业化程度低,就业岗位比较少,应在产业布局的同时,充分考虑就业吸纳能力,带动县域内农业转移人口增收,提升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聚集更大合力,推动全省县域经济更好发展。(来源:湖南日报 2024-01-28)

中郡研究所始创于1998年,是一家专门从事全国县域经济研究咨询和服务的单位,被称为“中国县域经济第一所”。积极开创和推动全国县域经济发展。

微信公众号

电话:010-88111629 邮箱:zjjjfzyjs@163.com

版权所有:中郡研究所| 制作维护:中郡所•中郡县域经济网(原中国县域经济网)| 京ICP备15065701-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4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