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郡研究所倡导理念

县域经济差异化特色发展,县域全面高质量发展,竞强争优,建设创新活力型更加富裕绿色现代化幸福县域

当前位置: 首页 > 县域经济快讯
强力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郡县治则天下安。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需要,是高质量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需要,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郑州市县域经济稳步发展,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整体实力不强、产业集聚化程度不高、营商环境不优等,因此,我们要在尊重县域经济发展规律的同时,实施整体发展战略,强力推进郑州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1.抢抓机遇,积极融入。高度重视,更新观念,统筹推进中心城市与县域经济更加协调发展。一方面要做好顶层设计,把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县域基础配套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等方面反哺县域经济,另一方面,各县(市)要主动作为,拓展发展空间,增强自身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各县(市)要抢抓机遇,主动融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体系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建设,转变发展路径和发展方式,精准定位,错位发展,赢得发展主动权。
  2.做强产业,突出特色。要高质量发展制造业。一方面,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和先进管理,着力推进传统产业如装备制造、食品制造、铝加工制品、新型耐材等,有序化解落后产能;另一方面,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制造、高端智能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坚持准入从严、监管从严、查处从严,布局数字经济、网络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积极抢占新一轮区域发展制高点。要集合优质资源,集成配套政策,积极推进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提高产业集聚区亩均产出,增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力。促进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大力发展以农村游为重点的旅游业,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吸引郑州城区资源向县域流动。
  3.城镇带动,融合发展。高质量建设县城和乡(镇)。各县(市)要抢抓“新基建”的机遇,坚持规划引领,加快县城基础设施体系完善和上档升级;提升完善路网、水网、电网、气网、互联网“五网”设施建设,实现5G网络全覆盖,推进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云平台等新型智慧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补齐城乡公共服务短板,提升县城和乡镇医疗卫生、教育、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增强县城的承载力和综合服务力。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把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做好全域统筹、城乡一体的县域规划,构建合理的乡镇和村落空间布局,推动基础设施向乡村联通、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强化基层治理工作,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发展与生态协调并进的特色田园乡村。因地制宜建设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各县(市)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发展基础,尤其是沿黄河两岸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县(市),要积极申报建设森林特色小镇,争取省市财政支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建好自己的家园。
  4.做强民营,激发活力。认真落实省、市有关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坚决把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到企业,降低要素成本,持续推动资源要素、政策措施向实体集聚,积极帮助民营企业,促其健康发展。适时出台扶持企业发展新举措,提升民营企业家的能力素质。畅通政银企沟通渠道,认真梳理解决各类涉企矛盾问题。积极引导县域民营企业走现代化管理之路,对民企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造,提高民企管理者的综合素质,推动县域民企实现产权结构股份化和职业经理人制度,提高民企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切实增强县域民企的核心竞争力。
  5.深化改革,优化环境。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改进网上审批和服务流程,推行企业服务“一码通”改革,真正实现“一件事、一张网、跑一次、不见面”,让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营造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整治各种电信诈骗、非法网贷、侵犯知识产权等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创新监管模式,严格依法进行市场监管,全面实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完善监管部门的协同机制;加强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大力营造“重信守诺”的诚信环境,建立守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
  6.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推进生态保护建设。要持续推动国土绿化提速行动,造林育林,增加城区绿地面积,让绿色成为县域发展的底色和主色;高标准建设黄河流域治理的有关工程项目,开展黄河湿地自然保护,提升黄河湿地生态治理成效;加大生态治理力度,坚决治理“散乱污”企业,强化水生态保护,提升污水收集率、处理率,统筹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矿山环境治理恢复,确保能够安全利用。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完善再生资源的回收体系,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资源化和再利用;积极推动清洁环保装备、垃圾资源化利用等绿色产业发展。狠抓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加快城乡生活垃圾和建筑装修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城区、集镇、农村污水集中治理。推动垃圾分类回收利用试点工作,巩固、提升、有条件地拓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理念成为人们行动自觉。严格执行生态损害赔偿制度。实施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倒逼企业自觉自律、自主提标;加大环境执法监管力度,整合各类生态环境监管数据,实现市、县、乡、村网格监管资源共享,提高监管效率。(许锦云 郑州市委党校教授)

中郡研究所始创于1998年,是一家专门从事全国县域经济研究咨询和服务的单位,被称为“中国县域经济第一所”。积极开创和推动全国县域经济发展。

微信公众号

电话:010-88111629 邮箱:zjjjfzyjs@163.com

版权所有:中郡研究所| 制作维护:中郡所•中郡县域经济网(原中国县域经济网)| 京ICP备15065701-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4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