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宜城市科经局紧紧围绕七届市委提出的“四个举全市之力”重大决策部署,坚持科技引领,大力实施“两资三能”工程,高位推进新质生产力与工业经济“向新发力”,为宜城“千亿级、五十强、幸福城”大局贡献了科经作为。
依托经开区创新驱动“主战场”,激活新质生产力“一池春水”
宜城经开区作为工业经济、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在宜城新型工业化和新质生产力建设中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市科经局通过搭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健全“政产学研金服用”合作转化体系,促进科技成果高质量转化应用,让科技创新成为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今年,新增国家级5G工厂、国家级智能光伏试点、国家级水效领跑者、国家级“数字三品”应用场景典型案例各1家;新增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6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家、绿色工厂2家、无人工厂1家、智能工厂7家、瞪羚企业5家、“种子独角兽企业”1家、工业设计中心1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108家;1家企业荣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奖,进一步夯实了创新基础。
针对传统产业比重较大的现状,科经局引导企业通过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管理创新等方式,成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转型升级。2024年开工亿元以上项目78个,竣工62个,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呈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经开区健康发展的关键。科经局持续融合企业家座谈会、政银企座谈会、惠企助企政策宣讲会、政企早餐会、“百名干部进百企”、“一起益企”等多种渠道,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退免减缓”各类税费6.33亿元,兑现惠企资金4.98亿元,极大提振了企业的发展信心。
配合国资平台资本运营“主力军”,赋能新质生产力“裂变释能”
国资平台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主力军”的角色,其运营效率和发展质量直接影响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地方经济的稳定增长。
近年来,科经局加大对宜城国企阵列支持力度,联合宜城国投等相关单位,指导国资平台深化国企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强化功能使命,显著提高了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截至目前,国投公司下属的多家企业在矿产、砂石、混凝土等行业中稳步成长,逐渐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其中,下属3家企业已成长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持股的5家企业入库高企。
“今年,在科经局的精心指导下,我们旗下国生环保资源科技有限公司因科小连续入库两年奖励5万元,襄阳市汉宜砂石有限公司因新进规奖励10万元,持股的中振汉江装备科技有限公司、特腾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新入库高企,参股的宜城市天舒纺织有限公司高企资格复审,海鸿鑫、葛洲坝矿业正在申报新进规……现在,我们宜城国投创新积极性高涨,‘双创’活力充分涌流,大家摩拳擦掌,干劲十足!”宜城国投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建生说。
此外,还配合宜城国投加快谋划建设“两中心、一园区”,统筹推进绿色建材产业供应链建设,以搭建供应链重塑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目前,国投下属金秋实公司、水交投公司作为生产端链长制单位,已集合3家国企、7家民营企业参与绿色建材生产与供给,子公司合盈商贸公司提供物流与资金交易服务,实现建材产业上游、中游、下游链式发展。
擦亮工业经济绿色发展“主色调”,守护新质生产力“蓝天碧水”
生态环境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和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近年来,宜城市深化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引领打造一批无废企业,为企业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项目提供政策和金融支持。
领跑者是宜城工业绿色转型全面提速的一个缩影。葛洲坝宜城水泥有限公司作为宜城绿色制造的佼佼者,在节能降碳改造、智能制造及磷石膏循环利用等绿色发展项目中树立了行业新标杆。该企业持续投入节水技术改造,引入先进的节水设备和工艺,生产用水可全部循环使用,实现废水零排放。
“一直以来,我们始终不遗余力力挺企业改革创新,持续夯实生态本底,培育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业态,为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绿色支撑。截止目前,全市共创建国家级水效领跑者1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及绿色产品1家、省级绿色工厂5家、省节水型企业2家、宜城市节水型企业18家,累计向上争资和拨付本级专项资金9849.05万元,工业绿色发展的底色更亮,发展优势日益凸显。”科经局党组书记、局长张世杰介绍道。
聚焦人、产、城融合推进“双集中”,加速新质生产力“聚链成势”
近年来,宜城市科经局以科教兴城、人产城融合为切入口,以科技赋能服务精细化工园区发展、宣传鲤鱼湖“城市湖区”惠企政策为抓手,全力支持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加速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1月8日,宜城市邀请省科技厅信息院农村中心研究员黄科舫一行到东方化工、天舒药业、襄阳大山、飘扬食品、楚大鸭业等重点企业把脉问诊,点对点送上项目产业服务“新年大礼包”。
此外,宜城市坚持以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为路径一体推进城市产业双集中,构建了进规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科创新物种企业三大梯次培育机制,推动园区规上工业产值占全市比重再提升。截至目前,2024年1-12月“三大主导产业”营收占比达到70%以上,且规模在不断扩大,规上工业企业集中入园率达到70%以上,产业集聚的量变正演变为发展能级的质变。
通过系列务实措施持续精准发力,科经局在践行市委“四个举全市之力”中充分发挥了自身的职能优势,宜城新质生产力“向阳而生”,新型工业化“欣欣向荣”。
下一步,宜城市科经局将咬定“四个举全市之力”不放松,继续围绕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千亿级工业强市”奋进目标,大力实施“两资三能”工程,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统筹扩大增量和盘活存量,协同推进“南经开”“北临港”“城市湖区”建设,以耐心资本浇灌“创新雨林”,实现有价值的创新、有质量的发展,以一域之光为中国式现代化宜城实践争光添彩。(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2-11)
电话:010-88111629 邮箱:zjjjfzyjs@163.com
版权所有:中郡研究所| 制作维护:中郡所•中郡县域经济网(原中国县域经济网)| 京ICP备15065701-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4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