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县治,天下安;郡县富,天下足。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区域经济的基本单元、省域经济的坚实支撑。渭南作为农业大市,如何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拥抱新质生产力,厚植县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产业载体?
近年来,渭南市聚焦县域发展历史悠久的“有根”产业,加快推进企业数智化更新和技术改造,打造县域“数字+”产业、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利用县域特色产业,持续深挖“土”资源、放大特色优势、延伸产业链条,厚植县域经济根基。立足县域资源禀赋,加快发展文化旅游、生态康养等服务业新赛道,抢占现代产业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的部分环节,激发县域经济新活力。
来看一组数据,上半年,全市县域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4%,县域生产总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9.1%,拉动全市生产总值增长3.7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2.5%。
从“制造”到“智造”
绿色工厂“遍地开花”
8月10日,走进位于韩城市的陕西太兴新能源建材有限公司厂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50多米的脱硫塔,中控室内,工作人员紧盯显示屏,时刻关注各项环保参数。
作为一家以煤矸石和建筑垃圾为原料生产空心砖的企业,陕西太兴新能源建材有限公司通过对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将废物“变废为宝”。目前,陕西太兴新能源建材有限公司已成功申报窑炉烧结等五项专利,年消化煤矸石、建筑垃圾500余万吨,每年向社会提供6亿标块优质的节能、环保、绿色新型墙体材料,有效减轻了煤矸石、建筑垃圾处置压力。
“作为新能源企业,我们加快太兴新能源4.0项目上线,不断拓宽固废综合利用渠道,继续研发固废资源化利用新技术,努力打造成为全国一流大宗固废综合再利用企业+绿色研学旅游的国家级示范基地。”陕西太兴新能源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长薛锁亭表示。
另一个位于韩城的“绿色工厂”近年来也成为各大媒体的“打卡点”。走进陕西红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马科技)中控室内,科技范十足,智能化中控室的大屏幕上,生产车间3D模型不断变换视角,360度无死角展示作业流程;ICP室操作台旁,一台台高端仪器在科研人员的操作下,为锂电池生产提供精密数据……“目前中国3C数码、电动工具和航模等的锂电池,用的都是‘韩城芯’。”该公司党支部书记朱海龙笑着说。
然而,这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竟然是从“煤海”中腾跃而出的一匹创新“赤骥”。红马科技母公司——陕西中汇煤化有限公司基于对传统能源行业市场困局的清醒认识,进军锂电材料行业,脱胎出了以高端技术和科技创新为“骨血”的红马科技。目前,这里拥有西北地区最大的锂电正极材料智能工厂,先后荣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称号,每年生产2.5万吨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和2万吨前驱体,项目全面达效后,预计全年可实现工业产值50亿元、利税5亿元。
从“制造”到“智造”,今年以来,我市各县(市、区)加快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在打造“从无到有”的新兴产业的同时,做到对传统产业“从有到优”的重塑和升级,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实际情况,推动传统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力促“老树发新枝”,让传统产业在创新中开辟新市场。
近年来,渭南市绿色转型步伐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初步建成。全市共有国家级、省级绿色工厂24家,国家级绿色产品1个、省级绿色园区1个。今年,我市还将持续深化煤电、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加快长江精工、运达风电、旭强瑞氢能等投产应用,创建省级绿色工厂30户以上。
从“土字号”到“金名片”
特色产业注入新活力
潼关肉夹馍、大荔冬枣、白水苹果……在渭南,越来越多的农产品被冠以地域之名,在同类产品中受到消费者青睐,成为地方特色鲜明的“金名片”,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立秋以来,虽然天气依然炎热,但在潼蘇祥肉夹馍生产加工基地,40名工人正在抓紧赶制一批潼关肉夹馍速冻饼订单。从手工制作到机器生产,潼蘇祥食业有限公司产量不断增长。这里生产的速冻饼很快走出潼关、走出陕西,实现了“一处食材供全国”。
“肉夹馍产业的发展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先后制定了《关于落实潼关小吃发展优惠政策的通知》等扶持政策。同时,县委、县政府还积极组织肉夹馍生产企业参加国内大型商贸活动,与美团、京东等电商平台合作,让企业发展有了更多平台和机会。”潼关县潼蘇祥食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吉祥表示。
在潼关县,“小肉馍”早已蝶变成富民“大产业”。据初步统计,潼关肉夹馍企业直营店3000多家,盛潼、潼蘇祥、梁喜娃、杜家、刘超等潼关肉夹馍品牌店加盟超万家。同时,潼关肉夹馍实体店落户东欧,并将潼关速冻饼出口至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国,单日从陕西发往全国的肉夹馍速冻饼超过100万个,带动从业人员10万多人,肉夹馍带火了整条产业链,产值估算60亿元。
最近,大荔县的“冬枣夜市”也热闹非凡。
6月26日凌晨,大荔县两宜镇街道上的“冬枣夜市”人声鼎沸。道路两旁,各式农用车、小型货车一字排开。在占地200亩的两宜镇绿丰源冬枣种植农场大棚里,数十名工人头戴矿灯,正忙着采摘成熟的冬枣。
为什么要在夜间采摘冬枣呢?大荔县林业局红枣专家周爱英介绍,在夜间采摘冬枣有独特的优势。夜晚大棚内温度降低、水汽上升,此时采摘的冬枣新鲜度高,口感特别脆甜。因此,客商纷纷选择在夜晚前来收购,“冬枣夜市”便应运而生。
“这几天,我每天都能采摘500多斤冬枣。”范家村枣农张秦东望着大棚里挂满枝头的冬枣满面笑容。他家建有10亩温室大棚,今年每亩的收入预计能达到七八万元。
据了解,目前大荔冬枣种植面积达到了42万亩,总产量超50万吨,年产值突破70亿元,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0亿元大关,中国果业品牌价值51.59亿元,占全国的市场份额超过三分之一,大荔县也成为“中国冬枣第一县”。此外,大荔县还搭乘“一带一路”的东风,不断拓市场、打销路,冬枣物流产业园正式开园,大荔冬枣远销美国、加拿大等20多个海外市场,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蛋蛋”“钱串串”。
从“新赛道”到“新优势”
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8月12日,走进位于渭南城区核心商圈宏帆广场的“银龄金街”,可谓步入了老年人的新天地,临渭区养老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中心广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养老服务站、爸妈味道食堂、适老化改造样板间和银发无忧品牌鞋服以及旅居网红打卡街区等应有尽有,有效满足老年人衣、食、住、用、行,形成了具有示范性的“15分钟养老服务圈”。
老龄化是“包袱”还是“机遇”?临渭区从服务老年人消费和养老,到服务老年人社会参与和老有所为,把每年按2%比例增长的老龄率,转化为扩大劳动力、消费和生产市场的新经济增长资源,以制度创新和产业升级做支点,“银发经济”正悄然为临渭各行各业带来广阔机遇。
在2023年举行的第六届中医药文化大会暨首届银发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临渭区牵头签约合作了中医药大健康类、银发产业类等项目20个,总投资108.17亿元,“银色”引擎正在加速释放临渭“银发经济”潜力。
此外,围绕“银发经济”,长寿塬数字康养温泉社区等一批银发产业项目签约,临渭区还以大健康产业、大数据信息技术为方向,策划了美好生活示范中心、银发金融产业园、特色医养综合体等33个项目,依托秦岭北麓生态资源环境优势,发展休闲旅游产业,吸引带动更多银发产业优秀企业汇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了价值链……
放眼秦东大地,如今,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华州区正深化拓展产业聚集区发展空间,完善工业园区承载功能和运营服务体系,聚焦研发推广新能源、新技术、新工艺、装备制造和有色金属,引进金钼集团、陕化集团、陕煤研究院、派尔森创新科技等26家企业,打造一批新型工业化主导产业集群;华阴市着力推进项目建设,强化产业导入,提升旅游服务新品质,高起点规划建设重点文旅项目,形成与华山互为支撑、叠加共振,一动一静、一娱一景的产业新格局,入选“2024年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
未来,渭南全市上下将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务实的工作作风,更加主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锐意进取、勇毅前行,着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来源:渭南日报 2024-08-18)
电话:010-88111629 邮箱:zjjjfzyjs@163.com
版权所有:中郡研究所| 制作维护:中郡所•中郡县域经济网(原中国县域经济网)| 京ICP备15065701-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4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