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郡研究所倡导理念

县域经济差异化特色发展,县域全面高质量发展,竞强争优,建设创新活力型更加富裕绿色现代化幸福县域

当前位置: 首页 > 地市州盟
周口市:制定《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2021年7月21日,周口市委四届十一次全会暨市委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周口市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了推进我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具体举措。方案提出,要以县域治理“三起来”为根本遵循,以强县富民为主线,以改革发展为动力,以城乡贯通为途径,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在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绚丽篇章中绘就周口特色添彩画卷提供坚实支撑。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精神、市委四届十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议精神,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三高三优”目标任务,以县域治理“三起来”为根本遵循,以强县富民为主线,以改革发展为动力,以城乡贯通为途径,着力壮大实体经济,促进城乡繁荣,优化生态环境,巩固脱贫成果,激活内生活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在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绚丽篇章中绘就周口特色添彩画卷提供坚实支撑。
  基本原则
  坚持规划引领、科学发展。科学制订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方案,修订完善国土空间、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依托资源禀赋、特色优势、发展潜力,精准定位,精准施策,鼓励走差异化发展路子,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
  坚持改革创新、开放发展。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加快推进简政放权,着力消除体制机制障碍,不断释放改革的红利,充分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开放程度,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创新、业态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落实国家和省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相协调,加快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注重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统一,用好绿色优势,打好生态品牌,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坚持改善民生、共享发展。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促进城乡居民增收,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确保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提高,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主要目标
  到2025年,全市基本实现“三高四提五突破”,即县域城镇化率、城乡居民收入、二三产业比重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产业集群发展、城乡人居环境、县级基本财力、基础设施水平显著提升,现代产业体系、新型城镇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城乡公共服务体系、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设全面突破,把全市8个县(市)建成产业先进、充满活力、城乡繁荣、生态优美、人民富裕的强县。
  发展导向
  优化开发县(市):项城市,突出转型提质,坚持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壮大优势产业集群,提升城镇公共服务和综合承载能力,加快推进产城融合发展。重点发展县(市):扶沟县、西华县、商水县、沈丘县、郸城县、太康县、鹿邑县突出特色高效,稳固粮食生产能力,积极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推动由农业生产基地向制成品加工基地转变,以新型工业化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壮大优势产业,加快特色发展】
  立足区位特点,精准城市定位,走各具特色高质量发展路子。要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进一步明确各自城市定位,选好路径,发挥优势,真正把县城建成为引领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和高地。支持扶沟、西华、项城、沈丘、郸城打造高铁经济带;支持商水、西华、项城、沈丘建设沙颍河生态经济带,在产业发展中塑造新优势;支持项城、商水、西华突出向心发展,在融入中心城区中塑造特色优势,在相互融合中特色发展、加快发展;支持鹿邑、太康建设常住人口超50万人的区域性中等城市。
  把握重要载体,完善配套体系,推动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牢牢把握产业集聚区这一重要载体,全面推进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开展产业集聚区规划修编,调整优化主导产业定位和空间布局。强化载体功能提升,继续开展企业分类综合评价,落实要素差别化配置政策,加快落后产能和低效资产“腾笼换鸟”,积极推行“管委会+公司”等多种形式的管理运营模式,实现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专业化经营、法治化治理,强化“亩均论英雄”导向,建立存量土地盘活利益引导机制和低效用地退出管控引导机制,不断提高亩均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
  精准产业定位,完善产业链条,推动产业集群提速。各县(市)根据自己的资源优势,按照“一县一主业”的产业格局,重点围绕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新型建材六大产业集群,明确1至2个主导产业,保持产业培育定力。以“招商引资突破年”为抓手,围绕主导产业的延链、补链、强链精准招商,瞄准“高、精、尖”项目,谋划实施扩链、补链、强链项目,招大引强,进一步推动产业集聚、传统产业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力争到2025年,形成3个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带动力的千亿级产业集群。
  聚焦产业配套,加快文旅融合,发展县域特色服务业。以满足需求为导向,通过消费转型升级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现代金融、信息服务、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主导产业,着力培育科技服务、商务服务、会展服务、服务外包、居民家庭服务等新兴产业,改造提升商贸流通、房地产等传统产业。壮大发展载体,持续推进服务业“两区”建设,进一步提升商务中心区生产服务功能,推动特色商业区特色化、专业化、集群化发展。支持郸城依托省级三星级商务中心区打造区域性商贸中心。以引聚金融服务、科技研发、商务中介等机构为重点,培育一批税收超千万元商务楼宇,打造一批文化体验、特色商业、休闲旅游精品街区。
  立足资源禀赋,突出优势特色,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启动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实施土地整理、农田灌排渠系建设、田间道路建设等工程,持续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到2025年新建高标准农田300万亩以上、提升200万亩,总面积达到850万亩。立足县域资源禀赋,突出优势特色主导产业,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建设一批产业优势突出、要素高度集聚、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一二三产融合、辐射带动有力、利益联结紧密、农民增收明显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周口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创建。力争到2022年,创建2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9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025年建成以国家级为龙头、省级为骨干、市县级为基础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体系。
  【统筹推进城乡,加快协调发展】
  抢抓战略机遇,注重区域协调发展。抢抓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机遇,积极对接“四条丝路”“五区联动”等省级战略,全面开拓外部空间,主动靠拢、充分接受“一带一路”、长三角经济带、长江经济带的辐射和转移。依托沙颍河(涡河)生态经济带和高铁经济带,把城市和乡村、产业和生态、旅游和文化串连起来,不断壮大临港经济、工业经济、城市经济、返乡经济,打造“满城文化半城水,内联外通达江海”的中原港城。
  优化空间布局,强化中心城市引领。按照“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张网”的要求,编制周口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围绕周商同城发展、周项一体化发展,加快构建同城发展大格局,实现中心城区与组团县市之间的道路连接、生态对接、产业承接,提高中心城区的辐射力、带动力、吸附力。沿周项沈西城镇发展主轴线,推动扶沟、西华、商水、项城、沈丘等主要城市以及其他中小城镇,重点立足区域产业技术优势和农业发展基础,促进区域内的特色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产业协同发展,构建分工合作、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县域经济新格局。
  推进提档升级,做大做强县城龙头。持续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和文明城市创建,抢抓老旧小区改造政策机遇,加快推动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不断提升县城集聚产业和人口的水平,增强以城带乡的能力。坚持规划先行、典型引路,科学编制“多规合一”发展规划,打造一批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以乡镇功能提升引领乡村美好生活圈建设。支持享有省级“美丽小镇”之称的西华县聂堆镇、商水县邓城镇、鹿邑县太清宫镇依据资源禀赋,进行规划提升,打造成特色小镇。
  开展“六村共建”,做优乡村振兴文章。结合产业转型、人口分布、公共服务等因素,科学编制市、县、乡三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深入开展“六村共建”,加快推进“厕所革命”,抓好垃圾污水治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村容村貌提升,努力打造“四美乡村”和“五美庭院”。加快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完善农村公路网络,健全农村交通运输服务体系。抓好农田水利、安全饮水、乡村物流、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全域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服务网络。力争到2025年,打造全国重要的优质粮食高产核心示范区、国家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平原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区和豫东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
  完善基础设施网络,推动城乡互联互通。加强县域间骨干路网互联互通,加快阳新高速公路省界段建设,规划建设沈丘至漯河高速公路、扶沟至上蔡高速公路、周口至许昌高速公路、兰考至项城高速公路。继续实施“农村公路百县通村入组”工程,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农村公路向进村入户延伸。推进“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实现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100%通客车。合理布局新能源充电桩(站)建设,优化乡村能源结构,实施“双替代”工程,加快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推动供气、供暖等设施向农村延伸,形成以电网为基础、其他管网互补衔接、协同转化的能源设施网络体系。实施宽带乡村工程和数字乡村战略,加快农村宽带网络和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步伐。
  补足公共服务短板,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强化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各项权益,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引导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流动,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在经费投入、师资配置、教育装备、教育质量等方面均衡发展,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支持每个乡镇办好1至2所公办中心幼儿园、1至3所标准化寄宿制学校。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大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强化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织牢基本民生保障网。健全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实现城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全覆盖,丰富人民群众文化体育生活。
  【深化体制改革,增强发展动能】
  推动农业农村改革。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继续深化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盘活闲置资源,壮大村集体经济。开展农民合作社质量规范提升行动,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坚持土地承包关系长久稳定,用改革激活乡村活力。建立城乡人才合作交流机制,推进城市工作人员定期服务乡村。争创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在更大范围内释放带动效应。按规定适当调整乡镇行政区划,稳妥推进撤乡设镇、乡镇撤并、村居撤并,优化乡镇规模结构。
  提升县域创新能力。支持有条件的县(市)争创国家创新型县(市),争取一批科技创新项目、创新平台在县域落地。支持有条件的县(市)规划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农业科技园区等载体,布局建设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研发平台。加强孵化器建设,构建完善的创业孵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能力和孵化成效。实施返乡创业“回家工程”,开展返乡下乡创业示范县和示范园建设,不断优化创业环境,扶持返乡人士创新创业。强化人才支撑,加快县域创新体系建设,推动更多创新资源向县域集聚。
  创新投资融资体制。加大金融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充分发挥银企信息共享融资服务平台作用,强化金融服务支持保障。充分释放中国人民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扩大专项再贷款规模政策红利,坚持“增量、降价、提质、扩面”,扩大小微企业首贷、信用贷、续贷覆盖面,实行减费让利,下调贷款利率,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持续扩大中长期制造业贷款占比,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立县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稳定投入机制,支持各类投资者进入养老、教育、医疗服务等领域。支持县域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加大上市融资、债券融资等直接融资力度。提高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能力,完善配套政策。加强银保业务合作、整合互补资源,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发展企业贷款信用保证保险,为县域企业提供融资增信服务,发挥保险保障功能。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为市场主体松绑减负。不断加大“放”的力度,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容缺办理”“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等改革举措。注重优化“管”的方式,推进“互联网+监管”平台建设和应用,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和联合奖惩,运用大数据等手段对重点领域实行全主体、全品种、全链条监管。努力提升“服”的实效,推广应用政务服务“豫事办”“周口通”,实现更多民生服务掌上办、随身办。全面推进投资审批、市场主体登记等业务办理全程电子化,推动更大范围“一网通办”、异地可办,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便捷。积极运用省营商环境评价结果,按照全国最优、全省最好指标推动各部门营商环境整改提升,积极开展专班培训。委托第三方评价机构,对县级的营商环境开展试评价,大力推动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形成“开展评价—找出差距—实施奖惩—整改提升—继续评价”的工作闭环,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立足高铁优势、航运港口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和返乡经济优势,深入开展“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各县(市)要瞄准各自主导产业、龙头企业、产业链弱项,不断掀起招商引资热潮。紧盯国际国内行业龙头企业,开展精准招商;紧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实行定点招商;紧盯特色产业集聚地区,开展集中专项招商。充分发挥工商联、商协会、周口籍在外人士和企业主体作用,开展以商招商,精准对接一批投资大、带动力强的龙头型、基地型项目。
  【优化生态环境,加快绿色发展】
  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坚持“以绿荫城”科学发展理念,下好生态棋,打好绿色牌,持续开展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统筹推进森林城市、森林社区、森林通道、森林乡村、森林田园五大森林工程,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爱绿、植绿、护绿活动,不断提高群众的“生态获得感”。大力实施海绵城市建设,统筹推进“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等七个专项行动,实施“一带四林百园工程”,对环城高速两侧300米生态林带进行提升改造。加强湿地保护与建设,推动项城市汾泉河湿地公园、商水县湿地公园等建设,稳定和扩大湿地面积。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注重源头治理,扎实开展“散乱污”企业清零行动和扬尘治理、城市清洁、重型车辆监管等专项行动,严格执行重污染天气管控应急响应减排措施。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深入开展“三清一净”行动,扎实推进城乡污水治理,各县(市)在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城市黑臭水体的整治任务,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持续推进污水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完善城市雨污管网配套设施建设,让碧水长流。深入开展农用地安全利用工作,加强污染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确保土壤环境质量保持良好,让净土常新。
  积极推广循环经济模式。工业上要通过产业链延伸,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废物综合利用和工业循环利用,农业上要大力发展种养结合、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的农业循环发展模式,推进能源革命建设。组织实施静脉产业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园区项目组装,把静脉产业园建成处置城乡低值废弃物和发展循环经济的主阵地,推动城市“无废”循环发展。
  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支持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绿色园区创建,推动绿色发展。实施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推进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持续下降。支持发展节能环保、清洁能源替代工程。推广绿色建筑、绿色建材和装配式建筑。运用城乡阶梯电价和峰谷电价、阶梯水价等价格调节手段,促进绿色消费。开展社区绿色创建,推动社区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
  【加强组织保障,完善工作机制】
  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和加强党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的领导,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县域经济发展高质量。
  提升干部能力。选派优秀干部到省、市机关挂职锻炼,组织相关人员到县域经济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参加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修班,不断提升干部队伍发展新经济能力、依法办事能力、化解风险能力、群众工作能力,以过硬的能力本领在错综复杂形势中把牢方向、赢得主动。
  完善工作机制。坚持重点项目季度观摩点评制度、重大项目领导分包服务机制、“六个一”项目推进机制,建立完善常态化调度、项目化推进、工作督导等推进机制,充分发挥综合考评指挥棒作用,推动全市上下比学赶超、竞相发展的局面更加向好。
  用活支持政策。聚焦县域经济发展重点领域,充分用好用活国家、省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优势特色产业、中小微企业、财政税收、建设用地、金融服务、人才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支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动示范引领。按照《河南省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市)总结认定工作实施方案》,对照强县富民、改革发展、城乡贯通三方面的指标体系,积极创建示范县(市)。印制全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经验做法汇编,总结交流经验,提炼工作亮点。
  强化目标考核。根据《河南省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市)指标体系》,对优化发展市、重点发展县实施分类考核、综合评价,增强考核针对性和激励导向。每年结合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年度考核结果,选择3个考核位次居前、实际工作突出的县(市)进行推荐。被评定为河南省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市)的,市直有关部门在省、市重点建设项目、产业政策、政府投资、资金扶持等方面适当倾斜。(周口日报 2021-07-22)

中郡研究所始创于1998年,是一家专门从事全国县域经济研究咨询和服务的单位,被称为“中国县域经济第一所”。积极开创和推动全国县域经济发展。

微信公众号

电话:010-88111629 邮箱:zjjjfzyjs@163.com

版权所有:中郡研究所| 制作维护:中郡所•中郡县域经济网(原中国县域经济网)| 京ICP备15065701-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4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