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郡研究所倡导理念

县域经济差异化特色发展,县域全面高质量发展,竞强争优,建设创新活力型更加富裕绿色现代化幸福县域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郡所与县域经济
县域经济进入县阶段

  县域经济是在“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是“三农问题”,县域是“三农问题”的集中区域,县域经济是县域发展的物质基础,这表明县域经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进程推进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县域经济也进到了新阶段——县阶段。

  一、县域经济发展阶段划分

  县域经济进入“县阶段”表明县域经济是一个历史阶段性概念。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曾在2003提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一个新思维》 回答了为什么要发展县域经济的问题后,提出了《壮大县域经济是历史性选择》 的观点,认为“壮大县域经济将贯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过程,是历史性的必然选择。


 3_131217100005_1.jpg

  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特征,县域经济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五个阶段。县域经济前时期是县域经济成形前的时期,划分为“计划体制阶段”和“乡镇企业阶段”两个阶段;县域经济现时期是县域经济发展最突出、县域经济特征最明显的时期,划分为“壮大县域经济阶段”和“县阶段”两个阶段;县域经济后时期是县域经济发展后的时期,是县域经济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任务后的时期,称为“郡阶段”;在“郡阶段”,县域经济内涵、作用、存在形式发生根本性变化。

  二、县域经济进入“县阶段”,要加快“五个转变”

  “县阶段”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的县域经济发展阶段,是“壮大县域经济阶段”到“郡阶段”的中间发展阶段。县域经济进入“县阶段”后,县域经济内外差异性逐渐缩小,众多县域陆续达小康,省直接管理县(市)体制逐步建立,区域经济管理体制逐步完善,县域经济的内涵和作用将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而逐渐变化,政府工作重点将由县域经济发展转到县域发展,县域经济发展工作逐步淡化,县域发展工作会日益突出。“县阶段”的初始时间节点是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终止时间节点可能是2020年。县域经济进入“县阶段”,要加快做好以下“五个转变”:

  1.县域经济由“速度版”转为“升级版”

  壮大县域经济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没有县域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在二元结构中,县域发展是比较弱的“一元”,一是收入方面,2010年全国县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值是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75.30%,县域经济需要加快发展;二是公共服务方面,2010年全国县域人口占全国人口的64.32%,而全国县域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数只占全国的49.97%,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需要加快推进。 

  县域经济是县域发展的物质基础。在县域发展初级阶段,比较贫穷落后,需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需要在壮大县域经济基础上加快提高收入、改善民生、脱贫致富。因此,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成为首要任务,发展速度成为首选追求指标。目前县域经济发展还存在总量不足、结构不优、质量不高、效益不好、抗风险能力不够、可持续竞争力不强的问题,满足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必须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

  “速度版”是“升级版”的“量”的积累,“升级版”是“速度版”的“质”的提升,在“升级版”阶段,“量”和“质”要统一,更加关注提高县域经济质量和效益。

  2.县域经济由“政府主导型”转为“市场决定型”

  县域经济是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县域经济的发展,县委县政府是关键。在一些地区,县域经济具有政府主导型经济的特点。政府对县域经济发展方向、发展进程、发展特点具有非常大的能动力,在招商引资、园区建设、城市建设上做了大量工作,功不可没。我们观察到,一个有能力并能坚持干满一届的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具有执行力的干部队伍对县域经济发展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正能量” 。许多省市区正是利用这一点,开展领导干部考核和奖惩工作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在“县阶段”,政府要转变政府职能,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着力培育市场主体(欠发达县域经济的市场主体不足的 情况尤为突出),优化市场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更多的是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加强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等工作。

  3.县域经济由“三农问题型”转为“三农发展型”

  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维。县域经济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来开展工作,利用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路来解决“三农问题”,不仅可以用“农”的手段来解决“农”的问题,还可以用“非农”的手段来解决“农”的问题。

  县域经济比较强的县域,非农产业比较发达,城镇化水平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也比较高。2011年,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的三次产业比的平均值为7.74∶58.73∶33.53, 全国国民经济三次产业比为10.00∶46.60∶43.40, 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的第一产业比重低于全国国民经济第一产业比重2.26个百分点。2012年,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的城镇化率56.79%,高出全国城镇化率4.19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13860元,高出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75.07%。

  在“县阶段”,解决“三农问题”,解决贫穷落后问题,要建立起“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机制,加快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共享,城市文明和农村文明共存,农民和市民都是居民,都享受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阳光,实现城乡一体化。

  县域经济不等同于农村经济,县域经济内含农业和工业、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在“县阶段”,县域经济的农业主导型、工业主导型、三产主导型,农村经济主导型、城市经济主导型、混合型等形式都是县域经济发展和县域现代化的存在形式,将会共同发展。

  4.县域经济由“县域统筹型”转为“统筹县域型”

  县域经济虽然是行政区划基础上形成的,但发展县域经济应该突破县级行政区划的约束,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配置,获取竞争优势。

  过去,县域经济由于外来的支持力量有限,县市要整合县域内各方面资源,集中力量,单兵突围,壮大自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县域经济进入“县阶段”后,县域经济发展不仅要“县域统筹”,还要县以上的地市州盟、省市区和中央层次来统筹各个县域发展,在产业集群发展、园区建设、城镇化布局、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形成全国一盘棋的格局。只有将“县域统筹”与“统筹县域”相结合,利用县域的主客体统一性特点,建立以县域为单元的监测统筹机制,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县阶段”,统筹县域的主要工作有主体功能区统筹、生态环境统筹、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等,特别是加大对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域的扶持力度。

  在“县阶段”,县域经济之间会加强产业、环境、交通等方面协作;县与中心城区会出现融合、形成区域一体化趋势;同类县域经济将加强交流,如州盟首府交流、少数民族自治县交流等;城镇化形式上会出现镇改市、县改市、县改区等不同形式的城镇化选项。

  5.县域经济由“一位发展型”转为“五位一体型”

  县域经济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经济形态,县域经济的竞合发展成为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强大动力。经过几十年发展,县域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县域社会发展严重滞后。县域经济进入“县阶段”后,县域经济要与县域政治、县域文化、县域社会和县域生态统一起来,不仅要发展县域经济,还要建设富裕县域、绿色县域、幸福县域,要强调县域发展的“五位一体”。

  形象之,县域经济由“一位发展型”转为“五位一体型”的过程就是由“一元一次方程”到“多元多次方程组”的求解过程。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约束条件越来越多,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五位一体”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目标和可持续动力。

  最后,县域经济进入“县阶段”后,政府工作重点将由县域经济工作转到县域发展工作,形成县域“五位一体”发展格局,加大县域统筹与统筹县域的力度,直至县域经济逐步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中郡所《2013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3.12.16)


中郡研究所始创于1998年,是一家专门从事全国县域经济研究咨询和服务的单位,被称为“中国县域经济第一所”。积极开创和推动全国县域经济发展。

微信公众号

电话:010-88111629 邮箱:zjjjfzyjs@163.com

版权所有:中郡研究所| 制作维护:中郡所•中郡县域经济网(原中国县域经济网)| 京ICP备15065701-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4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