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郡研究所倡导理念

县域经济差异化特色发展,县域全面高质量发展,竞强争优,建设创新活力型更加富裕绿色现代化幸福县域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郡所与县域经济
全国地市州盟相对富裕程度与统筹发展监测评价报告

  为了促进区域统筹发展,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中郡所·地区相对富裕程度监测评价课题组在第一届的监测评价基础上,依据公开的2007年度数据资料,经甄别、核实,对全国318个地市州盟(除19个直辖市和副部级城市)进行了地区相对富裕程度的监测评价。日前完成了“第二届全国地市州盟相对富裕程度与统筹发展监测评价报告”,并绘制出“全国地市州盟相对富裕程度地图”,全国相对发达地区、全国相对落后地区名单以及全国各省市区的相对富裕程度监测评价结果揭晓。
  全国地区相对富裕程度与统筹发展监测评价工作是全国针对地区富裕程度而进行的比较全面系统分析,为各地区的“强国富民”工作提供坐标,为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立统筹区域发展机制、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系统的、量化的导向。

  全国地市州盟相对富裕程度差异性
  地区相对富裕程度的差异性可以用极差(最大值与最小值差)、极差率(最大值与最小值差比)、差异系数等指标来度量。


 

  全国地市州盟的地区相对富裕程度呈现出“绝对差距在扩大、相对差距在缩小”的局面。
  全国地市州盟中郡富强指数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极差由上届的202.06扩大到第二届的221.20,极差率由上届的6.14扩大到第二届的6.84;最大的10%(三十个)地市州盟与最小的10%(三十个)之比由上届的3.61缩小到第二届的3.42;相对发达地区(125以上的A+级)和相对落后地区(75以下的B级)的中郡富强指数平均值分别是163.76、62.58,两者的比值由上届的2.70缩小到第二届的2.62。

  全国地市州盟相对富裕程度等级
  全国地区相对富裕程度等级分为A+级、A级、A-级、B级等四个级别。全国318个地市州盟的相对富裕程度等级分布是:A+级42个,占13.21%,比上届多4个;A级53个,占16.67%,比上届多8个;A-级115个,占36.16%,比上届多12个;B级108个,占33.96%,比上届少24个。
  全国地区相对富裕程度等级呈现“洋葱头”形状,不是“橄榄形”,平均水平以上等级占29.88%,平均水平以下等级占到70.12%,相对发达地区数量少,相对落后地区的数量却占很大比例。
  地区相对富裕程度等级的划分为地区统筹和实现共同富裕提供重点工作对象。

  全国地市州盟相对富裕程度类型
  全国地区相对富裕程度类型分Ⅰ类、Ⅱ类、Ⅲ类、Ⅳ类等四个类型。全国318个地市州盟的相对富裕程度类型分布是:Ⅰ类77个,占24.21%;Ⅱ类20个,占6.29%;Ⅲ类14个,占4.40%;Ⅳ类207个,占65.10%。
  全国地区相对富裕程度类型呈现“葫芦”形状,说明地区的居民富裕与统筹发展之间是非常强的正相关关系,经济发展和财政统筹是提高居民富裕的直接手段。
  地区相对富裕程度的类型划分为地区的统筹安排提供导向。
  
  地区富强当量
  在本课题中引入一个“地区富强当量”。地区富强当量是地区富裕总量的单位,是用一些代表地区富裕程度的指标按一定关系描述出来的全国基准富裕程度区的地区富裕总量。全国基准富裕程度区是全国平均富裕程度的基准区,各年度的基准富裕程度区的内涵是变化的。某一地区的地区富强当量数是该地区拥有地区富强当量的数量。虽然地区富强当量是一个虚拟的单位,又不能代表基准区的全部富裕总量,但所有地区的地区富强当量数可以作为一个经贸投资和区域统筹的导向性量化指标。
  地区富强当量数的大小分成五个等级,由大到小依次是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和Ⅴ级。地区富强当量等级为经贸、金融等机构设置分支单位和市场开发布局提供量化指标。

  全国相对富裕地区
  根据地区相对富裕程度的大小划分出等级和类型,全国相对富裕地市州盟就是地区相对富裕程度为A+级Ⅰ类地区,共计42个,占总数的13.21%;人口1.77亿,占全国地市州盟总人口13.41%。
  全国中郡富强指数相对发达地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具体是:东部地区26个,中部地区5个,西部地区8个,东北地区3个;在省市区分布是:浙江7个,江苏6个,广东5个,山东5个,内蒙古5个,辽宁2个,福建2个,新疆2个,安徽2个,甘肃1个,河南1个,黑龙江1个,湖南1个,山西1个。  
  全国相对富裕地区(中郡富强指数相对发达地区)前十位是:广东东莞市、新疆克拉玛依市、广东佛山市、江苏苏州市、广东珠海市、江苏无锡市、广东中山市、浙江舟山市、浙江温州市、江苏常州市。
  全国相对发达地区在东部沿海地区呈网络分布,在其他地区呈点状分布。
  全国相对发达地区可以概括为三种类型:东部沿海率先发展型、区位优势综合发展型和资源优势综合开发型。

  全国强国富民进步地区
  依据第二届与上届的地区相对富裕程度的变化情况,将中郡富强指数上升变化(排序、幅度)最大的部分地区选择出来,共有30个,作为全国强国富民(中郡富强指数)进步地区。   
  全国强国富民(中郡富强指数)进步地区在省市区的分布(按汉语拼音顺序)是:安徽2个,福建2个,广东1个,广西2个,河北2个,河南1个,湖北3个,湖南3个,吉林1个,江西2个,内蒙古1个,青海1个,山东2个,山西1个,四川1个,陕西2个,云南1个,浙江2个。其中连续两届进步的地区有6个,具体是:河南洛阳市、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青海西宁市、山东滨州市、山西晋城市、陕西榆林市。
  全国强国富民(中郡富强指数)进步地区利用区位比较优势和资源比较优势,正确定位,加快发展,加强统筹,强国富民工作走在全国前面。

全国地市州盟相对富裕程度地图

 

  依据全国地市州盟相对富裕程度的等级采用不同颜色,A+级对应红色,A级对应黄色,A-级对应绿色,B级对应蓝色,制作全国地市州盟相对富裕程度地图。

  全国各省区相对富裕程度检测评价
  全国各省区以其地市州盟的人口比重为权重,加权得到省区的相对富裕程度。除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等四个直辖市外,地区相对富裕程度最高的前三个省区是:浙江、广东、江苏。省区相对富裕程度的中郡富强指数超过全国平均值100的省份有8个,比上届增加2个;低于75的有4个,比上届减少5个;差异性比上届缩小。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09年12月29日)


中郡研究所始创于1998年,是一家专门从事全国县域经济研究咨询和服务的单位,被称为“中国县域经济第一所”。积极开创和推动全国县域经济发展。

微信公众号

电话:010-88111629 邮箱:zjjjfzyjs@163.com

版权所有:中郡研究所| 制作维护:中郡所•中郡县域经济网(原中国县域经济网)| 京ICP备15065701-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4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