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郡研究所倡导理念

县域经济差异化特色发展,县域全面高质量发展,竞强争优,建设创新活力型更加富裕绿色现代化幸福县域

当前位置: 首页 > 县域经济快讯
广东改革财政转移支付机制 建立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壮大财源的内

    近日,广东省政府向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提交审议报告,主题是建立财政激励性转移支付体制,奖勤罚懒,打破大锅饭。  
 
  该报告提出的激励性转移支付体制是,按照确保既得利益、促进收入增长、实行奖勤罚懒的原则,建立“确定基数,超增分成,挂钩奖罚,鼓励先进”的财政激励机制,一定4年不变。其中,转移支付基数不减,调资专项补助不减,增设预算周转金省配套力度不减,确保了市县的既得利益。而三重奖励措施使市县增收鼓足了动力。  
 
  三重奖励鼓足动力  
 
  ———奖励超增,实行超增分成。对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特殊倾斜,对执行省市共享收入增幅超全省或这些地区平均水平的,省分成部分给予返还奖励;珠三角各市执行上划省“四税”(营业税、土地增值税、非国有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超全省平均增长率的部分,年终决算后给予20%的返还奖励。  
 
  新增转移支付兑现与收入挂钩奖罚。若市县综合增长率超过10%,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另增加0.25个百分点的新增转移支付补助;相反,若下降1个百分点,则扣减0.5个百分点的转移支付补助,但保证2003年基数。  
 
  ———给予县级领导班子奖励,对获得省给予返还奖励的县级,省财政按其所得返还奖励额的50%再予奖励。  
 
  新机制将市县财政收入增长与享受省财政转移支付挂钩,既给予市县一定的压力,又保证其必要的动力;有利于建立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壮大财源的内在机制,形成市县财政经济良性循环。  
 
  广东省政府的报告中还预期,实行该项激励性措施后,将促进县级财政积极增收,实现县域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并带动省级收入增加,县市所得一般性转移支付总体上将维持原有的增长水平。  
 
  分好蛋糕,更要做大蛋糕  
 
  财政转移支付是近年来公共财政体系中的热点话题。从中央到各省政府,几乎都在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而推动农村税费改革等大政方针也都涉及财政转移支付。在这一背景下,广东省的举措颇为引人注目。  
 
  县级财政仰天求雨  
 
  今年2月,在广东省“两会”上有很多山区代表呼吁要求省级财政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目前,广东县域经济还很薄弱,各地区间的差距不断加大。2003年,全省68个县市中,一般地方预算收入不到亿元的仍有37个县,不到0.5亿元的还有12个县。相当一部分县市的财政都是“吃饭财政”,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教育发展等等都要指望省级财政的转移支付。  
 
  近年来,广东已经不断加大对市县的转移支付力度。1996年至2003年,全省对市县转移支付补助从5.8亿元增加到67.9亿元。68个县市中有63个已经享受了转移支付补助。  
 
  要均衡,更要激励  
 
  政府间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存在,这一制度共通之处就是争取更大程度上实现地区间公共服务水平的均衡。例如,加拿大联邦政府财政支出中有20%以上拨付给地方政府使用,对于平衡各省的财政能力、保证各地方政府都能为居民提供一定水平以上的公共服务。广东的政策也是如此。  
 
  2003年,广东省财政对市县一般性转移支付实行“基数不动,提高递增比例”的办法。依此,市县不论财政收入完成情况的好坏,每年的一般性转移支付都按照固定比例(10%左右)递增。但同时,广东省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于种种原因,每年要保证递增10%以上十分困难,甚至不可能。这种做法一方面会导致省级财政不堪重负,另一方面由于地方既得利益相对固化,缺乏激励市县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的动力机制,容易形成“养懒汉”现象,部分地区的“等、靠、要”思想严重。 

中郡研究所始创于1998年,是一家专门从事全国县域经济研究咨询和服务的单位,被称为“中国县域经济第一所”。积极开创和推动全国县域经济发展。

微信公众号

电话:010-88111629 邮箱:zjjjfzyjs@163.com

版权所有:中郡研究所| 制作维护:中郡所•中郡县域经济网(原中国县域经济网)| 京ICP备15065701-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4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