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郡研究所倡导理念

县域经济差异化特色发展,县域全面高质量发展,竞强争优,建设创新活力型更加富裕绿色现代化幸福县域

当前位置: 首页 > 县域经济快讯
平山打造“红色旅游” 建设旅游经济强县

     旅游业是新兴的现代经济产业,发达国家大多是旅游业高度发达的国家。能否把旅游业做大做强,关系着经济发展的全局。
   河北省平山县是闻名全国的革命老区,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近年来,当地的旅游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日前笔者访问了河北省平山县县委书记赵新朝。
   问:请赵书记先谈谈旅游业在平山县域经济中的地位。
   答:平山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有国家、省、县三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多处,其中西柏坡、中山国都城遗址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奇峰、溶洞、森林、草原、河湖、瀑布、温泉等众多的自然景点。自然景观令人心旷神怡,人文景观文化积淀深厚,适应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
   县委、县政府根据平山的资源优势和现代经济的发展方向,把旅游业确定为第一立县主导产业,把旅游局作为第一经济大局,并将发展旅游业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支柱产业。通过优化软硬环境,创新管理体制,认真谋划项目,积极招商引资,旅游业初步形成了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投入活跃,后劲充足的良好局面,旅游业收入占GDP的比重由改革开放之初的不足1.5%,跃升到现在的7%以上,力争在三年内使旅游业收入占到GDP的15%以上。
   问:平山县旅游业的开发现状,特别是“红色旅游”的开发情况如何?
   答:目前,平山旅游业已经形成了以温泉度假区和西柏坡、天桂山、中山国都城遗址、天台山五个景区为主体,以东方巨龟苑、南滚龙沟等十大景点为依托的大旅游格局。全县各景区共有大型接待场所50多处,床位20000张。以西柏坡革命圣地为依托的“红色旅游”是平山旅游业发展的龙头。为使西柏坡革命文化的内涵进一步丰富,西柏坡景区服务功能更进一步完善,我们启动了中华民俗博物馆、红军长征路等七项配套工程,并对革命战争时期遍布全县的中央机关旧址进行了保护整修,对革命文物进行了大规模的搜集整理,为开辟完整的“红色旅游”体系奠定了基础。天桂山经过几年的开发建设,品位不断提升,已晋升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驼梁山是近年兴起的生态旅游和避暑胜地,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夏宫度假村、观光索道等工程正在紧张建设中。温泉度假区位于县域的中心,有享誉全国的优质地热水资源,逐渐成为华北地区的外商投资热点。目前,在建项目20多个,总投入在4.6亿元以上。虽受非典影响,项目投资暂缓,但预计下半年,平山将会掀起投资与发展的高潮。6月中旬非典结束后,河北省“健康之旅第一团”选择平山作为旅行首站,为平山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仅仅两周时间,接待游客10.8万人次,旅游收入400多万元,旅游业展现出蓬勃生机。
   问:从长远来看,平山县旅游业发展准备主要抓哪些工作?
   答:首先要加大政府主导力度,不断改善旅游发展环境。旅游开发单靠“自身”力量很难快速发展,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和借助外力,是加快发展的唯一出路。优良的环境是借助外力、招商引资的基础条件,是旅游的第一卖点,必须把优化旅游发展环境作为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来抓。生态是底色,文化是生命,人文是环境。要大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引导全县人增强环境意识、发展意识、大局意识,叫响“发展旅游就是发展平山经济的口号,形成“处处是旅游环境,人人是旅游形象”的浓厚氛围。
   其次是对基础设施的配套与完善。我们将围绕三条精品线路(温泉—西柏坡—驼梁山—五台山,温泉—天桂山—西柏坡—滚龙沟,平山—中山国—天台山),加快沿线小城镇建设,塑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镇、农村形象;在景区及周围乡镇组织实施大规模退耕还林、植树绿化工程,改善生态环境;加快对旅游路及景区电力、通讯等设施的升级改造和旅游路沿线旅客服务中心的建设速度,为游客提供舒适、方便、快捷的旅游环境。
   再有就是实施名牌战略,精心打造平山旅游航母。严格按照《平山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要求,建设高品位的旅游景区,整合全县旅游资源,走品牌化发展之路。西柏坡是平山旅游业的龙头,平山的旅游要坚持打西柏坡品牌,使旅游步入发展的快车道。驼梁山、天桂山、中山国、天台山、温泉度假区等景区都要依托西柏坡这个名牌,把红色、生态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整合,整体推出,打造平山旅游航母,以提高平山旅游的竞争力。
   此外,还要在深化体制改革,提高旅游开发管理水平上下工夫。加强培训,全面提高旅游业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为“旅游航母”的打造注入最强劲的动力,推动我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人民网 朱伟社 刘春山 靳有新 访中共平山县委书记赵新朝)




中郡研究所始创于1998年,是一家专门从事全国县域经济研究咨询和服务的单位,被称为“中国县域经济第一所”。积极开创和推动全国县域经济发展。

微信公众号

电话:010-88111629 邮箱:zjjjfzyjs@163.com

版权所有:中郡研究所| 制作维护:中郡所•中郡县域经济网(原中国县域经济网)| 京ICP备15065701-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478号